“好。”沈新收紧双臂,静静听着二人相交的呼吸和心跳。
翌日的早饭是清粥小菜,饭桌安静,只有筷子碰到瓷碗发出的清脆声,秦宁又给沈新盛了一碗白粥,开口道:“相公,铺子里的小二已经招好了。”
“这么快?”沈新惊讶了一瞬。
“南江府人多活少,咱们铺子开的条件优渥,好些人争着抢着要来,我差点挑花了眼。”秦宁回。
沈新点点头,对冯大青三人说,“一会儿你们三个跟我走去书院,有事要交代你们。”
“好。”冯大青三人齐齐应声。
“那我和墨书一会儿送二毛和三毛。”秦宁接了一句。
清晨城门口挤满了人,大多是周围山村进城农户,或在腰上挎着土篮子,或背上背着筐进城来赶集做买卖。
出了城,周边瞬间安静下来,沈新边走边问冯大青三人:“你们可知道广安府?”
“客人闲聊时听过几耳朵,说那里海运发达很是繁华,四季如春,还盛产各种果子。”冯大青回。
沈新“嗯”了一声,继续说:“我想让你们去广安府一趟帮我找一样东西,你们可愿意?若是找不到,那就在那打探打探去往海外的船只路线。”
大燕朝不像前朝那般禁海运,但也只有特定三个海口码头才能出海。
一处在偏北的青州府,一处是离南江府相隔两个府城的广安府,还有一处在最西南边的福州府。
冯大青和刘六对视一眼,出声道:“东家有所托,我们自当万死不辞,只不过广州府离的太远了,我们又是奴仆,擅自外出真的可以吗?”
即使离得最近的广安府,从南江府走水路过去也要一个多月,他们之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南江府,真的能行吗?
沈新抛出了诱饵,“只要你们愿意去,我与你们签订的死契即刻销毁,从此你们便是自由身了。”
冯大青有些意动,如今到了南江府也算长了些见识,虽说沈新中了秀才,将来也可能入朝为官,但他们几个可是签了奴契的,就算沈新地位再高,他们也是奴才,更何况还得为以后考虑。
“不止东家想找什么东西?”冯大青试探着问。
看清三人的犹豫,沈新微微一笑,“等你们考虑好了再说也不迟,给你们三天时间,你们好好考虑考虑,若是选择去广安府帮我跑这一趟,这一路上的来回路费食宿我全包了。”
他继续说:“若是能把东西给我带回来,我格外奖励每个人二十两。”
“东家放心,我们会认真考虑的。”刘六笑得谄媚。
如杜浩元所说,甲班真来了一位姓赵的新同窗,名为赵金沉,年纪看上去比沈新还要大上不少,和周围的一众学子比身形略显魁梧。
午饭时,沈新、杜浩元、林斐济和杨竹青坐在一张饭桌上,等吃的差不多了,杜浩元看左右没人,神秘兮兮地说:“我打听到一些新来的同窗的事情,你们想不想听?”
林斐济最为积极,他立马放下筷子应声道:“什么事什么事?快说快说。”
沈新和杨竹青也闻声望去。
杜浩元停了一会儿,把人胃口吊的足足的,第一句话便是一个重磅炸弹,他说:“赵金沉就是小说《曾寄春日》的作者。”
“真的假的?”林斐济眼睛瞪大,语调拔高。
杨竹青“嘶”了一声,平时里沉默寡言的他突然话多了起来,“果真吗?”
“当然。”杜浩元语气肯定。
沈新没听过这本书,见状连忙问:“这书写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