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照片季清全都留着,不管拍得好或不好,哪怕是晃花了镜头,她也舍不得丢,家里有一个书柜就是专门拿来放相册的,粗略估算有四五十本,她没事就喜欢翻。
后来郁钟林出事,季清的怀旧就更是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她不允许阿姨进郁钟林的房间,大儿子留下的一切她都要亲力亲为地维持着原来的样子,在这栋房子里,和郁钟林有关的东西被暂停了时间,所有的一切都被定格在了那场举国哀悼的空难当天。
包括郁庭知。
他是郁钟林的弟弟,是郁钟林离世之后父母唯一的寄托,可是彼时他也只有十四岁,是对人生还有无数因未知而产生的期待,最有冲劲的年纪。
在那种情况下,他的状态出问题只能说是意料之中。
他开始对周围的一切越来越没有兴趣,游戏,运动,他即便是陪潘彭与他们玩,也陪得像是例行公事。有一次在路边看到一只过马路不小心被车撞得血肉模糊的小猫,第一反应并不是可怜或同情,而是羡慕。
郁庭知察觉到自己可能是出现了一点问题。
可父母的爱意将他推到悬崖边,却也在死死地拉着他的手。
郁庭知觉得自己可能,还不能死。
“好了妈,喝完了,我先上楼洗漱,今天喝了点酒,有点困。”郁庭知从沙发上站起身,“正好我看看有什么要丢掉的,书柜里好像还有挺多教辅书,都已经用不到了。”
他回到房间,准备在洗澡前先大致地看一眼,避免把工作量全部堆到后期,却又不知不觉被其中一本书吸引了注意力,打开书柜门将它取了出来。
《中学生优秀作文》
这本书在他高中的时候就过时了,当时郁庭知是托人从别校的同学手里买的二手,到手的时候封面有一点卷边,后来他找来一块瓷板,上面用重物压着,又将它救了回来,现在拿在手里,除了手感带着几分陈旧的粗糙之外,看起来状态倒是还好。
他就像是学生时代那样顺势半边身子靠在书柜上,随手一翻,就翻到了其中一页。
这大概就是纸质书永远无法被电子书取代的魅力之一,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去,但书页却始终会替你记得曾经最常看的那一页。
《我的梦想》——厘城市第五中学初一年级裴希
过年在堰山给陶邈过生日那次,其实当中有一个同学的初中就是在五中读的,是高中考进了一中,她认出了裴希,却因为当年不同班,没说过话,也没好意思相认,后来等他们两个提前下山,才跟陶邈聊天的时候提到这件事。
郁庭知不相信命运,可有的时候却又矛盾地觉得,他和裴希之间,似乎就是那个命中注定。
‘小学的时候,我和父母一起到过英国,因为我爸喜欢福尔摩斯,想去贝克街看看到底有没有福尔摩斯的“遗址”。’
她说裴希以前其实成绩很好的,经常在光荣榜上看到她,是后来突然之间就不行了的。
陶邈当时就顺着话题聊下去,问大概是什么时候,怎么就突然不行了之类的。
‘虽然后来没能见到福尔摩斯故居,但也有好事,比如我爸终于不得不沮丧地接受,福尔摩斯是一个虚构人物的事实。’
初三。
他们就连想终结自己的时间点都几乎一致,如果在那个时间点他没有遇到裴希,一个和他一样满眼死意的女生,郁庭知觉得自己可能已经随便找个地方去死了。
‘那个时候的我很开心,因为我觉得我爸露出失望的表情很有趣,但现在我爸妈已经走了好几年,我的梦想却变成了他们当时的梦想,那就是去英国留学。’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能理解裴希这种想要往外走的冲动,郁庭知生气的从来不是她丢下他独自前往英国留学,而是裴希由始至终没有想过,这件事可能也会有一个可以两全的办法。
她从来没有想过,这可能不是一个选择题。
她对他永远都能那么直截了当地割舍。
*
裴希(小声):我这人……就是吃亏在太老实……qaq
现实中察觉到自己出现自杀倾向的朋友们不要学郁庭知哦,如果有此类情况应该求助医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某个特定的人身上,这世界上除了医生,没有任何人能帮助你走出精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