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风知道“你不说话,我就挂了。”……
云挽盯着看了很久,最后还是没回。
山里面温度会低,尽管已经入夏,她还是带了很多厚衣服。
时朗包了车,把人接齐了一起去机场。他们是从南京禄口飞,早上的航班,飞机临飞前等在候机休息室,所有人都挺兴奋在聊天,只有云挽出神看着窗外。
时朗注意到了,接了杯水走过去,递给她:“在想什么呢?”
云挽勉强笑了下,摇摇头。
她视线不安地朝两边望了望,时朗会意:“你怕他跟过来?”
云挽愣了下:“时老师,您怎么知道?”
时朗说:“他不是逼得太紧,你也不会匆匆忙忙就想走。况且,每次都等在公司门口,他的性格我也算了解,挺固执的。”
云挽低下头:“他是挺固执的。”
就是因为固执,那种瞬间爆发的情绪让人难以招架,她才总是会本能害怕,会犹豫,退缩,不敢往前。
可其实他不固执,他们应该连开始都不会开始。
这些好的坏的体验,根本连一样都不会有。
以至于现在她也茫然了,他的执拗和疯魔的性格,究竟孰好孰坏。
时朗把机场临时买的速食袋子拿过来,分给她吃,他坐到她身边。
“我觉得呢,其实每个人性格都有两面,好坏也都有两面,有时候你只想拥有好的一面,往往是不可能的。”
云挽擡起眼睛。
时朗说:“就像我,工作以来,我经常听到别人对我的评价,都是温和,谦逊,低调,绅士有风度,诸如此类。不过你知道我前女友,她说我是什么吗?”
云挽没想到他会突然提到感情经历,迟疑说:“什么?”
“她说我太平了,根本没有情绪,永远都是那么理智,权衡利弊,风度彬彬,连失控的时候都没有。没有吃醋,没有发疯。”他笑一声,“甚至分手的时候,都是和平分手,她数落我一堆,我连气都没有。她说她真的受不了,和我这种人在一起,我不疯,迟早她会疯。”
“于是我们就分开了,说来她这些话也很对,和她分开的时候,我苦恼过一阵,只不过这种苦恼,更多是因为生活习惯就要从此改变,我不适应。”
“而不是因为分手。”
云挽张了张嘴,有些复杂地看着他。
时朗沉默了会:“所以你看,什么事都是有两面的,你想要炽烈的感情,你就要接受他的火焰,就要准备好会有烧手之患,温度太过,就会被灼伤。”
“倘若你想要的是一种平静,一眼望到头。你就要接受它的平淡,乏味,和无趣,你投入不了感情,对方也给不了你那种很极致的爱情。你最开始夸,这是细水长流,说不定要不了多久,它在你口中,就会变成另一个词,叫乏善可陈。”
“你喜欢哪种呢。又想要哪种呢。”
时朗淡定自若把面包掰开,撕成可入口的小块。
他说这些话时十分平静,即使说到自己的感情,也全然没有一点点尴尬,犹豫,不自在。云挽初来乍到,受他照顾,只知道他有温和的一面,杂志社的小姑娘对他评价也一直很好。
说他温柔体贴,会照顾人。
她从没想过,如果站在伴侣的角度上,对他的解读,会变成另一种。
云挽心里滋味百般陈杂。
时朗说:“你不用回答我,你只要自己心里有数。”
他撕面包的手顿了顿,继续道:“我再告诉你,都是普通人,将心比心,一个人最失控的时候,最没有理智,方寸大乱,甚至连平时擅长的伪装算计谋求,都想不起来,那一定是因为他很在乎。人不就是这样?我只有对你没多少感情,我才会慢慢布局,设陷。”
“因为我不怕,因为你影响不了我,你的一举一动,牵扯不了我情绪,我永远理智完美,我追你的时候,当然才会风度翩翩,在你的视角看起来,起码比疯子好太多。”
“当然啊,因为他动情了,他才有破绽和缺点。我没有啊。”
广播台播报开始值机,时朗把面包两口吃完,包装纸扔进垃圾桶。云挽拎包站起来,排在他身后,若有所思。
其实道理不难懂,人或多或少都能明白,只是当局者迷罢了。
队排起人墙,云挽回头,下意识朝候机厅望了望。
禄口机场总是繁华,陌生的汹涌的人潮,她反复看了很多遍,最后却还是没看到熟悉的影子。
*
飞机落地,有面包车来接,是那种老式的车,云挽约莫还是十几年前坐过。他们行李不多,轻装上阵,面包车没后备箱,就都塞进车厢过道里。
地方位于黔桂交界的深林山脉。
这次进山的路不好走,西南正值雨季,潮冷得不像话,连空气里都带有泥土浓烈的腥味。
一车人不是南京本地的,要不也是江浙沪。
长江平原长大,谁也没走过这么绕的山路,没过多久,就开始晕的晕,吐的吐。
开车的是当地阿叔:“我们这个地方就是这样的,大山,路都不好走,现在还算好了,以前根本都没路,车子开都开不进去的。”
阿叔叼烟,当地的口音:“不过现在发展了,旅游业做起来就好点,这边山漂亮啊,好多仙侠剧啊,古装剧啊,都来取景呢。这几年综艺也火了,也过来拍的。”
小宋晕车晕得嘴惨白:“还有综艺来这边拍啊?”
“嗯,当然有的咯。”阿叔说,“跟你们一样,说是什么寻找传统手工艺,保护传统文化,反正就这个主题吧,一帮明星过来的。”
确实这几年拍这个主题的多了,娱乐产业也是要跟着上面风向变的,守护传统手艺,是很好炒作的噱头,节目组过来,倒不是真想做慈善,宣传文化。
最主要,还是方便造声量。
有些明星要洗白,首选也会是拍这类相关,彰显自己很关心,很在乎。他只要不犯下弥天大错,粉丝就可以勤勤恳恳洗地,再发几个通稿,二流子也能洗成“守护传统文化大使”。
都是常见的手段,车上几个人心知肚明,没再说什么。
他们去的村还挺偏远的,进了镇,还要再往山里走。要住在村民家里。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阿叔下车,简单给他们介绍地形,分房间。农村自建房,房间不少,基本都能单人住。
阿叔说:“早午晚饭都和家里人一起吃,村里吃得早,晚饭五点就吃了。这家只有个老太太带着小阿妹在家,你们要是缺什么东西,就找小阿妹。”
他脚边,贴着个小丫头。
大概也就六七岁,长得挺瘦的,大眼睛圆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