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征南军目前面临的就是这样的窘境。
南地山林密布,气候湿热,林中多有瘴气毒虫,大军进山不久后便有兵丁感染了疟疾。
军队这种人群聚集性的地方,疫病的威力尤其明显。几乎每天都有人倒下,随行的郎中虽然脚不沾地地给病人救治,但本就出现水土不服症状的军兵遭遇常山的副作用,那几乎都是吃半口吐一口,完全看不到好转。
人越倒越多,领兵的军将头大如斗,每天都在骂郎中。
郎中也很冤枉,方子都是经过验证的,截疟效果肯定有,只要病人能吃下肚子肯定会有改善,
但人吃不下他有什么办法?已经想方设法在克制常山的发吐问题了,但张仲景孙思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一个普通随军郎中能干啥?骂他也没用啊!
疟疾大爆发严重影响了征南军的战力,许多兵丁根本没有力气举刀,上了战场手脚酸软不说,跑都跑不动。于是南诏诸部趁此机会联合伏杀,唐军仓皇逃窜,大营里到处都是被砍杀的尸体,血流成河。
南诏占领姚州。
青蒿素就是这时候被送来的。
“什么?朝廷送来的新药?”
军将一脸狐疑。
“可是用了常山?都说多少次了,常山不入口,抵挡不了瘴疟!”
随军的郎中倒是比他有耐心,他看押运粮草的军吏体貌如常,便问他是不是吃了这新药才入免于瘴毒之苦。
“之前也是染了疟疾的,但吃了药之后养了两日便好了,也没有呕吐。”
那军吏实话实说。
“听说这药是从北地来的,由薛招抚使在靺鞨黑水部发现,太医署的医正医监都验过了,是得用的。”
军将不大相信太医署的结论,毕竟之前治疟疾的方子也是太医署给的,效果也就那样。
但他听说军吏是吃了药治好的,马上上下打量了对方一番,心里半信半疑。
当该用还是要用的,毕竟除了这药也没别的办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本地土人随便屠杀朝廷官员吧!?
姚州已失,若是昆州再保不住,那他这颗项上人头可以直接留在南诏了!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随军郎中给军中疟患用上了青蒿粉。
原本以为怎么也要几日才能起效,谁知刚过了一天,之前那些还上吐下泻打摆子的军兵,精神竟然一下子好了许多,体温也逐渐趋于正常。
这么有效?
随军郎中精神大振,开始在军中大肆发放药粉。
别说,这个做法还真的很有效,因为疟原虫的发作是有潜伏期的,通常在10日左右,所以即便没有症状也不代表没感染,用上了药粉一样有效。
征南军的战力逐渐开始恢复,至当年夏天,南疆最酷热难耐的暑期,征南军头一次没有因为疟疾大爆发而出现批量减员,逐渐适应本地水土的军兵连战连捷,成功收复姚州、巂州两地。
消息传进长安城,朝野上下俱皆欢欣鼓舞,为李隆基大吹法螺。
恰逢宫中武惠妃诞下一女,玉雪可爱,李隆基甚是喜欢,封为咸宜公主,实封一千户,大大超过大唐公主通用的五百封。
朝中有大臣反对,李隆基便拿南征大捷说事儿,说咸宜一降生南疆便传来捷报,给大唐带来了好运气,理应多封。
朝臣们这个气啊!南疆大捷不是全靠大唐军将浴血拼杀,跟个小娃娃有什么关系?!
非要说运气,那也应该是外出寻药的薛招抚使有运气,在苦寒之地都能找到治疗南疟的良药,这才真是给大唐带来好运气的人。
怎么没见你给人家升个官呢?!
对了,薛招抚使呢?
薛招抚使……
薛招抚使正在吟诗。
“太平洋啊,走哪儿是水。”
“二驴子啊,一共四条腿。”
“高芝芝啊,不是海里古他妹!”
高仙芝从里舱探出头,抗议道。
“为什么不说‘海里古不是我妹’!?”
“因为我不是女的!”
海里古得意地挺了挺胸脯。
“大人,这就是你说的太平洋吗?!”
高壮的汉子站在小帆船的桅杆下,望着一望无际的海天相继。
“这海可真大啊!咱们走了三天还没走到头。”
他这样说大壮就淡定一笑。
这是他们从虾夷岛出发的第三天,视野之内已然看不到任何土地,举目四望尽是蔚蓝。
三天算什么,他统爹说这可是天底下水最多的地方,距离下一个可以上岸的土地至少还有一个多月的船程呢。
太平洋,本大壮,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