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93章他已经有最好的知己……
在出宫之前,福临带着佟采薇又去了一趟玉林通琇那里。
他信佛,却并不沉迷,和僧人常聊的也大多都是佛经,只着眼于其中的含义,并不会像有些人那样在其中求长生。
这样的人无疑是好打发的。
但玉林通琇是个通透的僧人,也颇有道行,见了他也只是以平常心待。
再次
见面,玉林通琇细细打量了福临一眼,笑道:“施主气色比从前好得多了。”
福临神采奕奕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禅位以后操心的事情变少了,他觉得自己的身体不似从前那么疲惫了。
他+朝玉林通琇行了礼:“我有些事不解,想问问您。”
玉林通琇颔首。
佟采薇没有跟进去,她就站在外面看寺里种的花。
福临只要转一转脑袋,就能从窗户里看见她的身影,合着花影。
他看了一眼,转头和玉林通琇道:“我最近做了一个梦。”
他把自己做的那个梦和玉林通琇说了一下。
“很奇怪,我看不清那个人的脸,但我知道她是谁。”
玉林通琇笑了一下:“施主这是有执念,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福临和他聊了很多回,也正是因为聊得多,所以玉林通琇很能明白,他懂佛,却并不亲近佛,他心有执念,有佛心却不能靠近佛。
有些僧人常常会选择度化,使人剃度出家,认为只要遁入空门,就能追寻到本心、遗忘那些心有执念的东西。
在这之前,他的徒弟茆溪森就是这样的看法。
玉林通琇无意去想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茆溪森的理念和禅宗不同,但偏偏包容不同,也是禅宗的一路。
好在没有酿成什么大祸。
玉林通琇走了一下神。
自从来到京城,他见的人多了,却发觉身边的好些人面相都有所改变。
面相这东西是很不容易轻易改变的,面向改了,命运也就改变了。
他不知道其中改变的原因,也没有特意寻求真相,面向改变也不是坏事。
毕竟他从前一眼能看出来的都是早夭或者苦痛的命运,便如眼前的皇帝,他也改变了,并非坏事。
想到这儿,他又补充了一句:“兴许是因为您的心境变了,所以才会做这样的梦。”
福临嗯一声。
他也知道自己的心境有所改变,少了很多的执念。
过来询问,也不过只是求一个心安罢了。
聊完,他就出了门。
佟采薇回头:“寺里的山花开得正烂漫,要瞧一瞧么?”
福临当然说好。
两个人开始沿着山路慢慢往上爬。
福临让吴良辅走前面开路,佟采薇走中间,他垫后,再后面是跟着的侍卫。
山路狭窄,好在有修好的青石台阶,他们慢慢地往上走,沿途看见了满地的青草和野花,长得茂盛,悄悄探到了台阶上。
清风拂面,很容易叫人觉得心境开阔。
不知道谁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亭子,大概已经很多年了,有些落败,上面都是灰。
福临只好带着她站在边上的栏杆旁。
地势很高,低头就能看见山下的风景,看不出细节,但能看见一团一团的颜色,红绿粉白,像是绿盘子放的各色糕点。
佟采薇不知怎么的,想起了辛弃疾的水龙吟。
实在是一看见栏杆,她脑袋里就自动浮起了这首词。
但心境显然是不一样的,辛弃疾愤懑不平,她的心境却很平和。
她扭头看福临,却发现他也在看自己,只是一个对视,她就知道了,他们两个想到了同一处。
佟采薇想起了自己对顺治朝的那一点为数不多的了解。
传说中董鄂妃死后,历史上的顺治郁郁而终,当然,也有不同的说法,有说他遁入空门的,也有说他是被孝庄毒死的,众说纷纭。
佟采薇想了很久,倘若他遁入空门,也会在寻常的一天,和僧人论完道,攀爬上这样的山顶,站在栏杆旁边看风景吗?
那时的他,心境应该会和辛弃疾更为贴近吧?
佟采薇忍不住握住了他的手。
她不知道,此时此刻的福临在心里想,他不需要“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他已有最好的知己。
*
寺中的斋饭清淡,甚至称得上粗糙,但佟采薇和福临也吃得别有滋味。
吃完饭,福临就跟佟采薇道:“咱们出门玩吧。”
佟采薇疑惑地看他一眼,没太明白。
福临却道:“我被关在宫里太久了,几乎没有看过外面的景色,如今诸事已了,我想去看看外面的天地。”
他想看看,自己为之几乎付出一生的江山,究竟是何模样。
如今四海稍平,三藩虽然有忧患,却还只是忧患,至少目前为止,他们还是忠于朝廷的。
出去逛一逛,看看大好的河山,不会出什么差错。
他这一生困顿,很难得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在人生最后的几年里,他想去做想做的事情。
他期盼地看着佟采薇,想,她要是不乐意,那他就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