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芙蓉醉日水患
每逢季节交替之际,总是多雨,绵绵细雨半月不停也是寻常。
可今年的雨,却和十年前的那场雨,有些相似。
兴庆宫外,一个又一个的小太监穿着蓑衣,踩在积水里的脚不停的前行,快的都能看出影子。
一本本奏折被呈递至御案之上,目测摞起来都有半人高。
不用打开去看,萧烨就能猜出这些奏折里写的什么内容。
他捏了捏不停跳动的眉心,百忙之中抽出一丝心神问起卿欢:“淑妃这几日如何?”
元盛不妨陛下竟会在这个时候问起简淑妃,他愣怔了一下,很快弯腰回道:“回陛下,太医院来报,说淑妃娘娘的风寒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只是还略微有些咳嗽。”
听到卿欢尚未痊愈,萧烨眉心拧起,有些不满:“让太医院多用点心,淑妃不喜苦涩,开的汤药莫要太苦......还有,让御膳房做些不大甜腻的蜜饯果子送去淑妃宫中,吩咐宫人用心伺候......”
元盛听着萧烨絮絮叨叨的吩咐了一箩筐,甚至在萧烨话落之后,他还等了片刻,确认萧烨再无吩咐,元盛才应声:“奴才这就去。”
躬身退出殿内,站在殿外廊下,直起身子,擡头看着空中的雨幕,元盛不由得叹了口气,还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啊。
简淑妃如今已然入了陛下的心,成了陛下心尖儿上的那个人。
否则以陛下这般尊贵骄傲的人,如何会忍下简淑妃一次又一次的冷待,还待她一如既往的上心呢。
*
元盛办完了萧烨吩咐的事情后,亲自去了趟玉芙宫,替自己的主子刷好感,毕竟不能做了好事不留名不是?
除夕之时,卿欢晋位四妃,在六局铺设好玉芙宫正殿后,萧烨亲自选了个好日子,让卿欢迁到了正殿。
正殿比起褚玉苑要大好几倍,宫中陈设更为雅致华丽,伺候的宫人更是多了一倍。
乌泱泱的一群人,只伺候卿欢一个。
元盛来的时候,目不斜视的略过殿中侍立着的四个宫人,走到卿欢面前弯腰低头,极为恭敬:“请娘娘安。”
卿欢斜倚在美人榻上,腿上搭着条防寒的薄毯,略一擡手,轻声道:“公公怎么来了?”
卿欢风寒未愈,身子瘦弱,唇色略有苍白,时不时的掩唇轻咳一声,一副病美人的形象显露无疑。
元盛见此,声音不由得小了不少,生怕声音大了,会把人吓出个好歹来:“回娘娘,您在病中,陛下不放心,特意吩咐奴才前来代为看望。”
顿了下,元盛又道:“若非这几日前朝事忙,陛下脱不开身,定是会亲自来看望您的。”
这几日折子如雪花一般落在御案上,事忙真的不是托词。
卿欢听着窗外嘈杂的雨声,很是体谅:“本宫知道,咳咳,公公伺候在陛下身侧,要时时提醒陛下用膳休息,莫要累坏了身子。”
元盛眼中浮现出一抹喜色,有了淑妃娘娘这话,他也不怕再劝陛下休息时会遭到陛下的白眼了。
他感激道:“这是奴才分内之事。”
元盛又说了几句让卿欢保t重身子的话,才撑着伞踏入雨幕离开。
卿欢一向浅眠,稍微有点动静都要被惊醒的那种。
这场雨下了多久,卿欢就有多久没有睡过一次好觉,总是要靠着安神香才能浅浅入眠。
可不知今日是怎么回事,元盛走后,伴随着嘈杂的雨声,卿欢竟难得的有了丝丝困意。
只是这丝困意,很快被轻浅的脚步声驱赶。
卿欢掀起眼皮,瞧着青书端着药走到她身旁,她无奈的坐起身子,仰头一口把药饮尽。
直到甜滋滋的蜜饯入口,才驱散了舌头上的苦涩。
困意消散,卿欢再也睡不着。
她掀开毯子,在宫人的服侍下穿好软底绣鞋,走到开了一丝缝隙的窗边,凉风透着这丝缝隙吹到她的脸上,使得她一个激灵。
青书忙上前关上窗子,念念叨叨的:“您的病好没好,可不能吹风。”
卿欢轻笑了下,没有辩驳,转身又回到美人榻上坐下,仿佛她刚刚走到窗边只是一时兴起。
“青书,这样大的雨,你觉不觉得熟悉?”
青书的年纪比卿欢要大上几岁,她听懂了卿欢在说什么,便也顺着卿欢的话叹了口气:“是熟悉的,上次如这般一样的大雨,还是在永平三年。”
那一年,大雨瓢泼,水患频发,南方河堤决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今年的雨比之那年毫不逊色,灾情怕是要更严重。
卿欢何尝不知,可天灾无情,非人力可控。她也只是一小小女子,做不到兼济天下。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什么地方跌倒,就从什么地方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