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111章边关大捷
边城之南,一队人马正全力奔驰,这是禹州城的驻军,也是援军中的一支,他们接到边关告急的信报后立刻出发,全速进军,大军几乎不眠不休,只停下来用了两顿饭,才在两日之内赶到了边关附近。眼看离城门还有十几里路,领队的将军派出了小队斥候先一步进城探看情况。
斥候们防备着埋伏,特地分散绕路,分别从几个城门进入。他们都听说过夷狄人此前种种作为,路上给彼此鼓了劲,做好了准备,心知自己将面对一副惨绝人寰的景象。也许此地百姓和守军都已经一并化成了焦尸,在一片断壁残垣中,会有一个被爹娘藏在水缸里侥幸未死的孩童,饿了两天两夜后爬出来,呆滞地看着父母无头的尸首倒在地上,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
斥候们深吸一口气,进了城门,展目望去,最先入眼的倒的确是一片被烧毁的房屋,但废墟之上,有百姓正俯身打扫,虽然家园被毁,但他们面孔上看不到麻木或绝望。一旁几个孩童还未到懂事的年纪,在废墟上跑来跑去,百姓们也未加以呵斥,而是笑着看了孩子们一眼,温声让他们去别处玩。
“谨慎!这一定是夷狄人故弄玄虚,用来麻痹我们的计谋!”老斥候低声提醒自己的徒弟。
斥候们行动起来,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大街小巷,迅速巡查四周,却不见生灵涂炭,只见百废待兴。
街道两边有些民房、建筑尚保存完好,这些百姓们就纷纷帮助邻居打扫废墟、修整房屋。看得斥候越发不解,明明这里所有人都应当经历了一场大劫,为何看上去仍如此积极乐观,行动起来井然有序?
还有……夷狄人竟然没有大开杀戒,是突然转了性子不成?看这些废墟,夷狄人分明已经打进来了不是吗?
斥候们宁愿怀疑自己收到的情报有误,都不敢相信大楚军居然在城战当中取得了胜利。
他们逡巡着四周,接近一位百姓状似无意地打听道:“大哥,我看你的房子都被烧毁了,怎么还这么乐呵?”
“大难不死,活下来就是有福啊!”百姓笑道,“再说了,沈老板承诺,重修房子的费用她都给补贴,我们还苦着脸做什么?”
“我是来这里走亲戚的,不料路上就恰好赶上了战争,敢问大哥,大家是如何大难不死的?”
“花期酒约后面的地道嘛,来不及从城门撤退的,就从地道往外跑。别提了,大家还没赶到隔壁城池,又有人通知咱们,不用跑了,打赢了!那我们可不就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打赢了?!”斥候激动得险些走了音。
“可不是打赢了吗?咱们楚军神勇啊!”百姓手舞足蹈地给斥候描述当时的场景,“我们一回城,迎头就碰见了楚军推着车往城外运尸首准备焚烧呢!那小车连成了长队,天知道死了多少夷狄人!楚军还担心我们害怕,让我们先避一避,我们怕什么?这是大捷,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斥候难免多想:“确定都是夷狄人的尸首?”
“你什么意思?”百姓大怒,“咱们自己的人尸首自然要好生掩埋,哪有运到野地里烧了的道理?”
一旁的大婶听见对话,也气得叉腰骂道:“胡说什么?我上午还主动帮忙运了些尸首,那边还没开始烧呢,你要不信,自己去看一看数一数!还怀疑上咱们保家卫国的军队了,别是夷狄人派来的奸细吧?”
斥候连忙找了个借口溜了,一边让其他斥候赶去城郊探看,一边自己又拉了位路人,询问花期酒约怎么走。
路人好心给他指了路,斥候一路摸了过去,看到一间小店门口排起了长队,过去一问,才知道是在给战争中失去住所、暂时无处做饭的百姓们放饭。
他以为是施粥,却看到一旁百姓捧着托盘走过,盘中有菜有肉有白米饭,在战争时期,算得上十分丰盛了。
边城未乱,一切都井井有条,百姓们逃命时原本惶惶不可终日,不知能否活下来,就算活下来也不知是否还能有朝一日重返故土,更不知道那故土是否今后便跟了夷狄人的姓氏。
但如今家园守住了,自己还活着,损失的财物也有人承诺补偿,哪里还会抱怨?有口吃的,能在邻居家里打个地铺入睡,就已经万分满足了。
这便让斥候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进城后所见的一切,没有哪件不令他惊讶。若不是夷狄人与中原人外貌差异十分明显,他简直要异想天开地怀疑眼前这群人都乃夷狄人假扮,只为了引援军入城再一举歼灭了。
斥候连忙又拉了人询问公西郡丞何在。
“郡丞大人?”被他拦路问话的百姓一指花期酒约招牌下,“那不就在那儿呢!”
公西郡丞正坐在一只煮米饭的大锅后,捧着碗埋头苦吃。苦战结束之后,他本该倒头就睡,睡它个昏天黑地,但他实在太激动了,才休息了几个时辰就冲来花期酒约看看其他人,闲聊间反复品味胜利果实,顺便蹭了个饭。薛夫人也坐在他身边,郡守府被毁了,她吃住疗伤都在花期酒约。两人难免都受了些伤,好在未伤及要害,因为打了一场胜仗的缘故,硬是开心到将这点小伤视若无物了。
斥候连忙大步上前,取出自己的令牌:“见过公西大人!”
“援军!”公西郡丞定睛一看令牌,“多谢你们远道而来,我们的战斗打赢了!城外城内共留下尸首、俘虏约一万有余,只不小心叫几队夷狄军走脱了,具体如何还待仔细清点。我已经给禹州城去了信,你们急着赶路,可能还没收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