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36章二合一(老本行、加工厂……
(一)老本行//
徐州地处江苏省,属于典型的冬小麦种植区之一。
小麦可是正经粮食,所以上河村,除了汤小米家是奇葩,其余大部分族人都选择种冬小麦。
如果播种过晚,积温不足,会导致小麦幼苗生长薄弱,分蘖少。
所以刚忙完秋收气都没来得及喘一口,大家又全部投入到忙碌的冬小麦种植当中去了。
这冬小麦种植起来,可比油菜费事多了,和水稻相比繁杂程度不相上下。
首先便是播种前的整地工作一定要做好,至少要深耕八寸以上。
这一步就费了大力气了,村里一共就只有三头牛,其余大部分都是用的人力。
这种方式相对于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来说,农民需要长时间地站立、行走和用力拉动犁具,辛苦程度上十倍百倍。
然后要把耕出来的地都耙平,这个过程需要扬起钉耙无数次,重复重复再重复,直到达到满意的平整度。
另外,播种前还需要注意施足底肥,施撒有机肥、适量盖草、壅土围住根部。
播种过浅可能会导致弱苗,表现为根叶减少,植株黄弱,容易受冻枯死。
正忙碌当头,族长突然传来明年可能会征兵的消息,不少人家就紧急按下了暂停键。
大家思索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把家里的田地卖一些。
其中就包括汤显祖家。
汤显祖是最看重田地的,因为家里三个孩子,还有老人吃药,全都靠这田地里的出息,所以不看重不行。
之前任由汤大强和陶秋菊如何劝说,他都是岿然不动的。
再信任人两口子是一回事,卖田卖地又是另一回事,他坚定地不混为一谈,可谓是他们劝说族人卖田遇到的第一个过不去的坎儿。
而这一回,因为陈氏不敢想象家里男人若是被抓去从军,这一家子可怎么活,所以拍板决定把他们家的下等田都卖了,八亩一共得了二十四两,多备了四两以作不时之需。
他家一共十五亩田和十五亩地,累得他和陈氏日日得像老牛一样,才能全部耕作好。
好在他们还算年轻力壮,再辛苦都觉得能承受。
反而是这一闲下来,家里一下子少了八亩田,闲了很多,只觉得浑身不自在。
想去镇上找活计,可是现在大家虽然不再担心土匪了,但镇上的商业还是没有恢复过来,很多外地人不来他们镇上买木材野味粮食等了,搬运的活计都少了很多。
去了几次,都没有找到任何来钱的活。
去县里的话,活计倒是好找,东西南北四个水旱码头渡口舟来船往好不热闹,到处需要搬运的人。
可是来回船费太贵了。
搬运累得要死一天才能挣二十文,来回路费就要花四十文,肯定不划算的呀。
除非日日宿在县里,打一段时间的短工。
但那就需要额外支付一笔住宿费和伙食费,哪怕住最简陋的大脚店,一晚也要五文钱,吃饭再花五文钱,算下来每日挣得就不多了。
更别说如今村里日日还要组队巡逻,一走好多天不回来肯定不现实。
再然后他便想去山上打猎,但一是收获非常不稳定,跑空的时候很多。
其次最主要的是镇上没人收了,打来野鸡兔子等只能自己吃,卖不成钱,这心里依然是不踏实。
这老娘月月吃药可是要花钱,还有明年的吃饭问题,田不够了,明年就要买粮吃了,所以得赶紧挣钱啊!
满脑子都是搞钱念头得他,却苦于没有门路,不由急得嘴角打泡。
这坐吃山空可不行啊!
村里不少人家都如此,卖了田,闲了下来,反而是觉得浑身不自在,心里焦灼难耐。
而这时,陶秋菊终t于腾出手来,直接给全村来了个好消息。
这件事她策划了挺久,在孩子们的沙盘上写写画画很多天,另外又召集全家做了好几次头脑风暴和深入讨论,直到现在田地都忙完,她的方案才终于成熟。
至于这方案规划的是何事,那便是她打算做一回老本行。
在家里搞个小型的药材加工厂。
规模当然比不得她上辈子所在的大型药企,但商业模式是一样的。
就是收来生药材,然后炮制加工成为可以直接使用的药丸、药片之类的,中间挣差价。
她拿出当时年轻时候创业的劲头,打算一次性投入家里全部积蓄做这个事。
“要是成了,我们挣一波大的,后面很长一段时间不用为钱发愁,做很多事情都会更方便,要是亏了,则是家里如今的二十两积蓄全部打水漂。怎么样,干不干!”陶秋菊在做着最后的意见征求。
要用家里的钱,她特意召开了本次家庭会议,就连汤承宝都来参会,并且有投票权。
陶总做事向来妥帖,哪怕只是一个家庭小作坊,那还是要讲究民主集中原则的。
不过她这话问了也白问,因为一家七口,其余六口都无脑听她的。
汤大强:“干啊!大不了全部打水漂,家里还有五亩田呢!”无脑支持派,不管盈亏都支持。
汤小米:“干啊!都策划计算这么多天了,之前在县城里也是各种打听,相信肯定不会亏的!”无脑信任派,坚信她妈的能力。
汤承武,“干啊!我现在力气更大了,可以做更多活了,要干什么娘你只管吩咐!”无脑实干派,只关心需要自己干什么。
汤承文,“干啊!我会认好多字了,我能做什么?娘你快安排我。”同样是无脑实干派,只关心需要自己干什么。
汤承财,“干啊!挣大钱!”见钱眼开派,听到挣一波大的,就已经无条件举双手双脚赞同了。
汤承宝,“干干!”气氛组。
一边负责见证而列席会议的汤若芙,第一次见到这种家庭会议的模式,不由得大开眼界。
这一个多月,她只觉得自己的三观都要快被这一家重新颠覆了,困惑时不时漫上心头。
乡下人家都是这样行事的吗?
为啥感觉比城里更好啊?
还能这样的吗?
是我见识太少了吗?
是我孤陋寡闻了吗?
这时候还没有红楼梦,不然她肯定得觉得自己进了这汤小米家,简直就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可谓是开了眼了。
最开始,是汤大强颠覆了她对男人的认知。
这家里竟然是男主人日日下厨,竟然是男主人做缝补!
第一次见到汤大强端着针线簸箕给几个孩子补裤子的时候,她都忘了十几年的淑女礼仪,直接一整个瞪大眼睛惊掉下巴。
还是汤小米把她的下巴合上去,轻描淡写说道,“不要吃惊,常规操作。”
他们一家人行事都没有避开汤若芙,毕竟日日吃住在一起,避也避不开,索性就放开了,只稍微注意点不说奇怪的话就行。
所以汤若芙见到的就是他们一家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和相处方式。
自从见到汤大强缝补后,她又亲眼见证汤大强做饭、汤大强扫院子、汤大强喂兔子等等本应该女主人做的家务事情。
一次次被惊讶到觉得自己都要快不认识男人了。
她有三个哥哥,可是每个哥哥都严格秉持着君子远庖厨,从来不会做厨房里的事情。
不止她哥哥,其余她认识的人家,也大都如此,男人厨房都不会进去,更别说缝补了。
可是让她困惑的是,这样的汤大强,又不会让人别扭,他做起这些事情来做得很自然,仿佛本来就该如此。
并且这样的汤大强也不会让人觉得是个女的或者是有些软弱,因为家里的大事他也都会顶上。
她清秀的小脑袋瓜怎么都想不通,原来男人也能这样。
然后,就是陶秋菊颠覆了她对女人的认知。
自信满满、独立自主、坚强勇敢,这些都是男人身上常见的品质,却神奇的都在陶秋菊这个女人身上能够看到。
她总是充满信心的样子,仿佛相信自己能够实现任何想要的目标。
她总是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仿佛不需要依靠任何人,自己就能支撑起整个家。
她面对困难和挑战,表现出来的是激动和亢奋,让人觉得她肯定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坚持下去,勇往直前。
另外,她总是神奇的让大家都不由自主愿意相信她,愿意听她的。
汤若芙不知道这就是一个女高管身上散发出来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够吸引他人的注意。
现在,陶秋菊一个女的竟然还打头,要开个什么作坊工厂,实在是难以置信。
让汤若芙更难以置信的是,汤大强和陶秋菊两人明明都不是常规的存在,却又相处得异常融洽。
两人仿若是两棵相伴生长的大树,一起支撑着这个家,让这个家屹立得格外稳当,给人十足的安全感。
而不是大树和藤蔓的关系。
她第一次羡慕起了别人,这个别人就是汤小米和她四个弟弟。
她自己父母早逝,印象不算太深刻了,但她见过很多家庭,父母和子女的相处模式,从来没有他们这样的。
汤大强和陶秋菊不仅对孩子们十分看重,还尊重他们的任何想法。
孩子们所表达的,他们的都会认真倾听,并且在尊重的前提下发表意见和温馨提示。
汤小米自小和爸妈就是这样的相处方式,所以觉得理所当然。
而四个崽崽们这几个月都习惯了,慢慢适应了现在这种相处方式,会积极参与家里得讨论和交流,也会热烈发表自己的意见。
但在汤若芙看来,这种家庭模式真的是她闻所未闻。
然而这种和谐程度,温馨程度,又让她无比向往。
此刻坐在一边,见证着他们一家人就工厂作坊而促膝长谈,她心里不由得思绪万千。
-
(二)药材加工厂//
且说回这药材加工厂,既然全家人一致同意,那便撸起袖子开始干吧。
药材种植和采收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事情,因为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种植年限,以及采收时间点也不尽相同,一旦不对,药效就能相差很大。
其中三七便是如此,最佳的挖采时间一般在10月至11月之间。
到这个时候,三七根部已经成熟,并且养分含量较高,品质较好。
如果过早采收,三七根部的药效可能不够充分;而过晚采收则容易导致根部老化、质量下降。
他们上次卖去的三七粉,就因为时间太早,药效没那么好,所以价格要稍微低一些。
如果是10-11月期间挖回来炮制好的三七粉,能够达到一百五十文一两,也就是1500文一斤,比大米不知道值钱多少倍。
陶秋菊知道这收购价后,第一时间就有了做回老本行,搞一个小型的药材加工厂的想法。
她最近得闲的时候一直在测算,用当年做公司战略规划的认真程度,全面考虑了自己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做了个深入的SWOT分析。
分析下来,她觉得这一行是有利可图的,且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