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70章二合一(船上、腹泻)……
(一)船上//
而这边,陶秋菊和汤大强四人跟着徐知诰的队伍,匆忙赶到南门渡口处。
擡眼看清船身,不由得纷纷暗叹,这船可真大啊!
比他们上次南下坐的王老板的船大得多,最中间的龙骨足足有三十来米长,而最宽处能有七八米,
两侧有浮板,看上去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再上面还有整整六根桅杆,全部挂着编织成席状的大竹帆,不愧是徐家的商船,看着就高级得很。
整船容纳这一百多人,轻轻松松。
众人依次走进去大船内部,只见里面设了两层,房间众多,设备齐全,竟然还有厕所和秘房。
汤大强和陶秋菊尽管在现代看过不少更大型的船,都不得不为现在的造船技术而惊叹。
毕竟现在可是手工业时代,能有这样类似于小型游轮的存在,真的是很厉害了。
难怪小米总说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可是遥遥领先于世界,两人暗暗思索到。
听边上像是水手的小伙子,自豪地说道,“徐家还有海船,比这个更大,是尖底的,吃水更深,构造更加坚固,速度能更快!”
听得几人连连称叹,只觉得长了见识。
不过没让他们惊叹多久,一会儿后,四人就被带到了二层徐知诰的私房里。
陶秋菊当即顾不得继续欣赏大船和两岸的风景,边往前走边深呼吸,做好去应对未来大佬徐知诰检验的准备。
等进去见到了人,她心态已经调整了过来,整个人不禁有一点亢奋,只觉得好久没有这种即将棋逢对手的激动感了。
不过徐知诰压根儿不清楚对面人内心的澎湃,只淡淡地让他们接着说说怎么回事。
陶秋菊站了出来,接着之前在县衙的话继续说了起来。
她眼神坚定,语气平和,表达清晰,以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开展着交流。
只见她既不过度奉承,也不冷漠疏离,既不让自己处于劣势,也不让对方感觉到不舒服。
一番话说下来,充分展示了她优秀的沟通技巧,让徐知诰都顾不得疑惑,不由自主认真听她说话。
只听陶秋菊说自家世代行医,先辈无意中发现一种草药可以治疗瘟疫,自己近来听闻了扬州的疫情,赶紧根据祖传的秘方制出了药丸,去南城那边一试,竟然真的有效果。
顺带还夸了下徐家的大义,更是夸了徐知诰名声很好,只说自己刚来南吴就有所耳闻,所以一发现了神药,就赶紧想来找他。
说着掏出竹筒,倒出里面青黑色指头大小的一粒粒药丸。
她当初带着人把这青蒿素揉成了药丸,更方便服用,就是在提取出来的青蒿素里面加入了一些粘合剂,搓成的丸子。
在陈氏等人的帮助下,她这一批做了十个竹筒,整整三百粒。
正常来说,一个人每天吃两粒,吃三天差不多就能退热好转。
所以有这三百粒,差不多能用一小段时间。
其余更多,则看族里那边能做好多少青蒿半成品了,到时候她独家揉入纤维素酶,就能相应配出更多的药丸。
不是她藏着掖着,不愿意把配方带到扬州公布出去,按说这又不是她发明的,理应拿出来造福世间。
但是她没有本事护住自己和家人族人们,所以还是不能太过招摇,只得通过徐家,另外半成品那边则是给自家留个退路。
而徐知诰听完她的述说,见这药竟然是她一个女子制作出来的,不禁更是质疑。
他当时还奇怪这汤家怎么跟着来了一个妇人,后面听她自我介绍是大夫,心里不由得更加疑惑。
不是他歧视妇人,而是这医术向来是传男不传女,从没见过哪个女大夫啊。
不过见人说话气度不俗,到底是没有打断,而是认真倾听。
现在眼见药丸都拿出来了,没有再多质问,而是直接叫来了老大夫,让他检验一下。
这老大夫姓李,大家都叫他李大夫,年纪不轻了,一把长长的白胡子,很有些仙风道骨的感觉。
只是他脸上的态度不太好,是明晃晃的不屑。
实在是他从医多年,都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可以治疗瘟疫的神药,更别说这神药还是一个女子制作出来的。
只t觉得这几人铁定是想发达想疯了,竟然用了这么劣质的行骗手段,拆穿不是必然的事情嘛。
他伸手接过陶秋菊手中的药丸,娴熟地放在比一下闻了闻。
他能被徐家派来金陵城,医术还是精湛的,立刻就闻出来一股青蒿味。
在古方上确实有记载青蒿能治疗瘟疫的说法,但是他当年就尝试过,压根儿不行,一时就怀疑人是不是随便拿了个古方就出来骗人了,眼神不由得更加鄙夷。
“毒倒是没毒,但是有没有神效,那可不好说,老夫从医多年,清楚知道这青蒿可是没用的。”他说道。
听了这话,汤大强不由得一阵气结。
满脑子都是质疑我可以,但是质疑我老婆不行!你个老大夫自己看不出来,那是你没水平!
到底是忍住了,没有说话,只眼神忿忿不平。
而陶秋菊却不见神色有变,只谈定地说道,“这并不是简单的青蒿,而是青蒿素。”
见对面老大夫压根儿不明白区别是啥,她知道多说无益,直接看向徐知诰说道,“徐公子,可否请那几位病患进来,他们已经治愈,一探便知。”
徐知诰也压根儿不知道这青蒿素是个什么玩意儿,不过见人淡定得很,到底是点点头,挥手让边上的侍从去叫人。
那几个病患被从家里拎出来,没有多解释就拉到了船上,正胆战心惊着,又大病初愈,脸色看上去就愈发苍白,一整个大病未愈的样子。
李老大夫坐下,给其中一个人就开始搭脉。
脉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和气血运行情况,从而推断出可能患有的疾病。
这一探之下,李大夫不禁奇怪出声,“咦?虽说有些气血不足,但确实是康健的。”
听说他之前感染了瘟疫,一时怀疑是不是误诊。
可是连着把了好几个人的脉,都是这样。
细问他们之前的感染症状,确实是和瘟疫的症状一模一样。
但是现在,怎么反而是已经好了的脉象呢。
一时不禁怀疑眼前这几个人,是不是和那“女大夫“团伙作案,眼神不禁更加质疑起来。
徐知诰见验证不出来什么,只挥手让他们自行下去。
想着等后面下了船,找了个确实生病的试一试便知。
然后便不再搭理陶秋菊等人,关了门自己思索起来。
接下来去了扬州,他要如何行事,还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至于这所谓的神药,他便没有太多放在心上。
没办法,陶秋菊几人只得待在船舱里。
汤显甲不禁生气,只骂他们是有眼不识珠,不知道陶大夫的厉害!
汤显通倒是平和,淡淡说道,“不用急,真金不怕火炼,当初我家李氏不也是不信嘛,后来不还是乖乖吃陶大夫的药,现在可是比谁都更推崇陶大夫,只说是神医下凡都不为过!”
他说话语气平淡,说的话却有点好笑,只能说他是懂点冷幽默的。
李氏:你这样挖苦你亲夫人合适吗你!
而汤大强等人想到李氏的表现,不由觉得确实有点好像,典型的现代“真香啊!”的古代版,一时就安心待了下来。
而因为暂时还不能辨别他们是真假,徐公子也没发话,所以管事和伙计们对他们还算客气,勉强是当技术人才在对待。
给了他们两间单独的房间,虽然小,但好歹是单间,比之前南下的时候挤在一起的大舱可是好多了。
汤大强和陶秋菊住一间,另外两个人住一间,一时四人就休息了起来。
汤大强淡定下来,倒是闲适地欣赏起来两岸的景致,观察得挺仔细,只说回去说给小米听,她肯定喜欢听。
陶秋菊笑了笑,任由他去看,自己则继续沉思起来一个城市的抗疫方案。
她是有心去扬州后做这个事情的,只是不知道徐知诰会不会重用了她。
现在只能是多想想,有备无患。
-
(二)腹泻//
随着众人的思绪都飘远,船也不断往前开着。
据说这次配备了最多的水手,足足三十个,可谓是以当下能够实现的最快速度启航开出。
只是古代的船只主要依靠风力和人力驱动,所以一路过去扬州还是要不久,预估怎么也得三天以上,足够大家想清楚了。
而当天,大船从金陵出发,沿着秦淮河往长江方向赶去,在水手们的号子声中,终于赶在天黑之前到达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处。
找了个渡口停靠后,一船的人没有下去,只一些伙计下去解决淡水和吃食等问题。
正觉得有些饿了的时候,陶秋菊和汤大强四人收到了一人两个肉饼。
据说都是直接在渡口不远处的集市上买的,当地很多这种卖现做好吃食的,专门做停靠船只的生意,伙计们就是过去买了现成的。
大家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灌了几口牛皮水袋里的水,勉强饱肚。
而这时外面的天色已经黑透,只远处渡口那边还有星星点点亮光,其余水面上黑黢黢一片。
实在没什么看头了,在水流声和虫鸣声中,大家就都慢慢睡去。
期间徐知诰一直没有下来二楼,吃食是随身带的厨师专门做好热乎的送上去的,关起门来不知道在和几个心腹商量什么,左右不过是回去扬州后的行事计划。
徐家现在虽然是南吴第一权臣,但是和历史上的当权大家族一样,面临着多重的压力。
首先便是其他权臣的竞争,在权力的游戏中,竞争无处不在,尤其是当年跟着杨行密打江山的老臣还有一大批,他们在军政上都还有很大的影响力。
徐家如果无法妥善处理与这些老臣的关系,可能会被其他势力所利用,导致自身的地位受到威胁。
另外一方面,他们徐家,现在还面临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如果接下去无法有效控制□□势,可能会被其他势力反扑,引发公众的不满,进而影响到自身的权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