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 第97章 第 97 章 兄妹俩吵起来了

第97章 第 97 章 兄妹俩吵起来了(2 / 2)

把轮子装在木板底下,当做平板推车用,固定在木板上就不能用扎带了,得用钉子。

不过扎带也不是就没了用处,还能用来固定网格片和小灯串。

她弄好轮子后,拉着自己做的丐版平板推车到门口。

收了两套放在门口棚子下的折叠桌,再放到平板推车上,拖行一段距离。

门口的柏油公路,有时候会有卡车和拐到下高速拉客的大客车经过,路面已经被大车压得坑坑洼洼,前些年县里说要修,过去好几年了也没见有动静。

赵如月在这条路上,推着自己的丐版平板推车走了一段,又拉着回来,感觉手感还可以,还是挺顺滑的。

县城的夜市街路况比这里好得多,推拉起来应该会更顺滑。

她回来后又网上加了几个椅子,加到第六个椅子,就觉得推拉起来有点难了。

最后考虑到要把做好的钵仔糕和三明治放上去,还有平板推车的使用寿命,她就打算只带一张折叠桌和三张椅子。

宁绍明准备的东西不多,目前一张折叠桌很够用了。

以后她晚上要去上课,两个孩子可能会跟着宁绍明去摆摊,椅子准备三张也是正好。

其实三张可能都有点多了,摆摊不可能一直坐着,得站起来揽客,给客人装东西的时候最好也别坐着。

宁绍明估计只能在没客人的时候,稍微坐着休息一下。

她出去试车的时候宁绍明也看到了,他以为赵如月说要晚点再给自己看的就是这个平板推车。

赵如月却说:“不是,我接下来要弄的才是。”

她把折叠桌拉到院子里,又拿下来摆好,擦干净桌面后,拿出今天新买的桌布铺上去。

两个双层置物架放桌子两边,两个正方形的网格片拼在一起,用扎带固定成长方形,同样用扎带固定到桌子两边的置物架上。

赵如月把白色和彩色的小灯串都拿出来了,将它们错落地缠绕上网格片。

连接蓄电瓶后,小灯串一亮。

“哇——”两个孩子发出惊呼,“好漂亮!”

赵如月笑着指了指网格片中间空出来,没装绕灯串的那块地方:“这里可以放夜市街管理处发的小牌子,还有我们自己的招牌。”

宁绍明懊恼道:“我没想到还要准备招牌,没提前准备怎么办?”

赵如月说:“这多好办,你儿子闺女做手工的东西多着呢,让他们俩用硬卡纸给你做一个不就好了。”

宁绍明看向两个孩子。

宁时夏和宁时秋立刻表示,这跟做相框一个道理,简单得很,自己一定能在出发去摆摊之前做好。

然后跑回各自的房间拿材料,又一起到书房里做招牌去。

结果没过几分钟,外面站着的几个大人就听到,他俩因为要用什么颜色的卡纸吵架了。

哥哥说要用白色的:“彩灯映在,白色的卡纸上,可以映出各种不同的颜色,肯定特别好看!”

妹妹说要用单一的颜色:“招牌得让人看清上面的字,映出不同的颜色,人家光看颜色了,哪能看到字,我觉得用绿色就很好。”

哥哥:“少来了,明明是你自己喜欢绿色,就想做成绿色的!”

妹妹:“妈妈说了,摆摊只用白色的灯串!”

哥哥:“妈妈没说一定只能用白色的灯串,我可以跟她商量一下,只用彩灯!”

“用彩灯客人会眼花,看不清桌上卖的东西!”

赵如月和宁绍明无奈地对视一眼,正想着要不要进去调解一下。

他们已经自己想到了办法。

宁时夏:“那要不我们各做各的?”

宁时秋:“先出去问问爸爸妈妈,能不能做两个招牌,爸爸出去摆摊卖的不是米粉,可以用店里的招牌让人家知道是我们家的东西,也应该再做一个属于小摊子在招牌,让人家知道我们小摊卖的是什么。”

他们镇上店面的招牌很简单,甚至没特地去找人起名。

直接用两个孩子名字里的其中一个字,就叫秋夏美食店。

赵如月和宁绍明听到两个孩子的话,就站在院子里等他们出来找自己商量。

结果门动了一下,又关上。

就听到儿子说:“我觉得其实不问也可以,我们可以一个人做招牌,一个人做菜单,组合起来,跟妈妈留出来的那块地方一样大应该也行吧?秋夏美食店挺好听的。”

闺女表示赞同:“那我做菜单,你做招牌?”

儿子:“行,你写字认真点,别写得太难看。”

闺女:“知道了,你招牌做得好看点,别只写几个字,也在上面画点花什么的。”

站在院子里,没等到孩子出来的赵如月和宁绍明再次对视一眼,不由露出笑容来。

接着一个回厨房继续忙,一个收拾了折叠桌和桌上的东西,提水浇菜去了。

晚上,他们比昨天提前了一点来到夜市街,但仍然是夜市街来得最晚的摊位。

他们到地方的时候,几乎所有摊位都摆好了自己的东西,出来逛街的人,已经在夜市街里到处转悠了。

赵如月牵着两个孩子,宁绍明推着平板拖车跟在她身后,前往他们的摊位。

走近后,看到他们的摊位上有人放着东西,赵如月还有些紧张,担心来的第一天就跟隔壁的人起矛盾。

好在她过去跟隔壁摊位的人说,这个摊位自己家已经被自家租下后,人家就把懂事收拾起来放回他们自己的摊位了,还跟她说说了声抱歉。

这让赵如月松了一口气,做生意能和和气气的真是太好了。

因为这一段路都被划为美食区,大家卖的都是吃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同行敌视同行的行为。

宁绍明已经学会了怎么连接灯串,到了地方,他先把椅子搬下来,放在靠后的位置,对赵如月说:“你们坐着就行,这么小个摊位,我一个人就能搞定。”

他们这位置比较偏,非常不显眼。

但是等到宁绍明按照赵如月在家时的做法,把折叠桌搬出来,铺上好看的桌布,再把三明治和钵仔糕整整齐齐地摆到桌布和桌子两边的置物架上。

最后给连接蓄电瓶,给小吊灯通电。

彩色小吊灯,缠绕在两边的置物架上,它们一闪一闪地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在被打开的一瞬间,就把路过的几个小孩子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了过来。

“妈妈你看,好漂亮!”

“真好看,我要去那边!”

“我也要去那边看看!”

有大人担心这么花里胡哨的摊子,卖的东西价格会很贵。

不太想带着孩子过去,过去可不是看看就算完,不给买孩子肯定会闹。

一时间摊位附近多了好几个跟家长展开拉锯战的小孩。

也有家长带孩子出来就是想让孩子开心,孩子一说就带着孩子走了过来。

走过来后一看,中间挂着白色小吊灯的网格上,不但有这个摊子的招牌,还有菜单。

菜单上什么东西价格多少,人家摊主明码标价,写得清清楚楚。

钵仔糕一块钱一个,三明治一块五一个。

摊子上的东西也是一览无余,清晰明了。

就是一些玻璃杯子装的漂亮小糕点,那个应该就是钵仔糕,还有一些三角形的三明治。

因为小彩灯,他们这个位置偏僻的小摊,很快被小孩子围住了。

叽叽喳喳地叫着我要这个!我要那个!

摊位受欢迎的程度,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带来的东西在摊子搬出来后不久,就卖出去一大半,不到一个小时,所有东西都卖完了。

距离郑秀来接他们的时间还早得很,宁绍明本来想着让赵如月带两个孩子再逛一次夜市,或者在带他们去县城其他地方逛也行,他留在摊位上看东西。

约定好一个地方,等郑秀来接人的时候,他再坐车去找她们汇合。

赵如月却觉得不继续卖东西可惜了,正好隔壁摊位的生意也不错,客人太多,位置不够坐。

那个摊位的老板看他们卖完没有补货继续卖的意思,过来试探着问:“你们不继续摆摊的话,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个摊位剩下的时间租给我?”

赵如月诧异道:“还能私下转租吗?”

“管理处没规定不行。”

赵如月想,也就是说管理处也没明确表明允许这么做。

算是管理漏洞。

赵如月思索过后说道:“我得去看看有没有其他人这么做,要是有的话,我就把剩下的时间租给你。”

“好好好,你可以往那边去看看,我记得那边有个摊位也租的别人一半的位置。”

赵如月顺着隔壁摊位老板指的方向走,还真看到了他说的那个摊位,除此之外,还有个跟他们一样东西卖得快的摊位,也正在收摊。

那个摊位的摊主一边收,旁边摊位的摊主就一边把桌子往那个收摊的摊位上摆。

她往夜市街其他地方也走了一圈,又发现了一个。

提前收摊的不多,但确实有,赵如月放心了,回来后就答应了隔壁摊摊主的租借请求。

她这摊位一个月的摊位费是五百块钱,分摊到每一天就是十六快多,不到十七块。

每天摆摊的时间是晚上七点到凌晨两三点,这样一算他们只摆三四个小时确实有些可惜。

赵如月按照一天十六块钱来算,收了隔壁摊位摊主的八块钱租借费。

然后把夜市街管理处的牌子交给那个摊主,她也不怕人家不还。

这个牌子在夜市街管理处登记的是她的身份证信息。

别人捡到或者私吞也没用,她带身份证去就能挂失补办,别人手里的这张到时候就作废了。

她把摊子租借给隔壁,人家还说可以把东西放在后面的角落,他们可以帮忙看着不让人拿走。

东西放下后,他们一家四口就可以去玩了。

赵如月和宁绍明带着两个孩子在县城逛了一圈,回来的时候路过两元店,发现两元店还开门。

毫不犹豫地走进去,把赵如月今天买的那种小玻璃杯子抢购一空,有三大箱,总共两百四十个杯子。

本来一箱是五十组,一共一百个杯子,其中一箱老板零散卖出去二十个,另外四十个,刚好今天被赵如月买走了。

由于这次买得比较多,还跟老板谈了谈价格,拿到了一个九五折的折扣价。

箱子太大,他们不好办,只能结束闲逛,打了个三轮车回夜市街。

之所以一次性买那么多杯子,也是因为摆摊一晚上下来,宁绍明被人问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杯子不能带走?

他一开始还说耐心解释:“这个是做钵仔糕的容器,以后我做钵仔糕还要用的。”

后来再有人问,他就直接跟人说:“连杯子一起带走的话,钵仔糕要两块五一个。”

本意是想提高价格,让人家一听价格,觉得太贵不划算,就知难而退。

没想到一晚上竟然连杯子都卖出去十几个。

收摊点数的时候,看到剩下的二十几个杯子,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最后只能感叹一句:“县城有钱人可真多。”

他们这也算是变相批发杯子卖了。

一个晚上下来,收获满满。

宁绍明决定明天多准备一点钵仔糕,减少三明治的量,另外再带一点杯子蛋糕和铜锣烧去卖。

他觉得自己昨天还是有点考虑得不够周到了。

三明治其实跟热狗面包有点像,虽然沾了一点外国食物的边,但是其实更适合早上当早餐卖。

今天三明治卖出去的速度,很明显不如钵仔糕。

而且今天有逛夜市的人认出来,他就是榕溪镇上秋夏美食店的老板,还问他怎么不带杯子蛋糕和铜锣烧来卖。

问的客人在县城工作比较忙,休息天又是也要上班,就算能休息也不想到折腾了。

所以每次都是要等榕溪镇的亲戚去县城玩的时候帮他们带才能吃上他家的东西。

宁绍明本来以为人家只是客气一下,没想到那几个客人为了第二天能吃上他家的杯子蛋糕,竟然提前拿出钱塞给他。

叮嘱他明天晚上来摆摊的时候,千万别忘记给他们带。

宁绍明好说歹说保证自己明天一定带,才让他们把钱又拿回去。

还有客人建议他,也在夜市街摆摊卖炒米粉。

宁绍明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店在县城也有那么多人知道。

对于建议他去夜市摊卖炒米粉的话,宁绍明倒是有点心动。

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另一反面,也是看到夜市摊上也一两个摊子在卖。

宁绍明在看到有人卖之后,买回来吃过。

他自己觉得味道一般,他家里两个吃多了好东西,嘴巴被养叼的孩子甚至说不好吃。

要是他在夜市街卖炒米粉,可以预见生意不会差。

只是他答应了赵如月,晚上摆摊不能为了挣钱就不顾自己的身体。

而炒米粉需要颠勺,还要一直站着,他白天已经干了一天活,晚上再干,明显就是在用健康去换钱了。

得不偿失,媳妇儿还会生气难受,宁绍明想想就算了,钱是挣不完的,不能本末倒置。

而且他已经打算在县城开店,周一把剩下的房款交给卖家,拿到房子的钥匙,县城的店就能开始着手准备了。

最新小说: 灵气复苏,我家辅助又拿刀上了 配角栏D组的路人甲同学 重生之我给国家送外挂 你住在我的心上 完美伴侣[快穿] 快穿:职业疯批 橙黄橘绿时 西楼月不满 醉梨花 一场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