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心咚咚直跳,这是来大生意了啊!
她脸色不变,非常镇定的道:“这个你放心,品质是肯定有保障的,只是不知道你大概什么时候要?”
中年男人道:“三天后吧,我先要五百斤,要是后面咱们合作的不错,我还会追加。”
半夏脑子里飞快的转着圈,确定没问题后点了点头:“行!不过你得给个定钱。”
怕他不放心又道,“你要是不放心,咱们可以找个保人,或是说你现在直接跟着我回去认个门也成,我做的是长久的生意,肯定是不骗人的。”
中年男人一看就是个老生意人了,闻言便道:“定金可以给,保人也要找,不过你这个价格,可不能按你现在的卖价给我,得低两成。”
半夏也不傻,连忙做出一副苦瓜脸,“不成,不成,两成太低了,我得亏本的。
你要知道这个黄花菜一年也就这七月、八月这两个月的花期,开花前就得采摘,采摘下来便得赶紧晒干,还不能留下一点湿气,不然就得坏,吃在嘴里也有一股霉味。
家家户户种的也不多,就靠着这点菜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炖个肉,收上来的价格就不能低,一斤算下来,真没挣几分钱,就是一个跑腿费。”
中年男人也知道市场上的价,在他们那里价格卖得不低,就是因为知道有利可图,利润大,他才不远千里的来到了安县。
他本来打算自己去收的,但是跑了好几个村子,货没收上来多少,还因为他是外地人,一进村便被人驱赶,怕他是进村的拐子。
这几年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好些人家都丢了孩子,或者大闺女、小媳妇,一个错眼就不见了踪影,在家门口都能不见了,几乎都能见到外地人的影子。
那些拐子,也是打着进村收货的旗号,等他们一走,村里总会有丢了孩子的人家。
半夏和麦冬的下乡的生意能做起来,也是一看就知道两人是本地人,见人家态度不好,半夏还会自报家门的缘故。
要是他俩操着一口外地口音,估计也是被驱赶的命。
中年男人也在找其他的方法,想找个本地人帮忙,但他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该找谁,便来市场上逛逛,便看到了半夏摊子上的黄花菜,这才过来问。
两人你来我往的砍着价,最后一人退了一步,在一块五一斤的基础上,低了一成半,也就是打了个八点五折。
半夏让麦冬看着摊子,带着人去了朱记饭店,让朱老板给当了个保人,收了一百块钱的定金,两人写了收据,签了名字,按了手印。
半夏这才知道中年人叫做韩伟,是个来自北方的生意人。
瞧瞧人家这生意做的,这才是南买北卖,她还在村里面打转呢。
韩老板就住在县里的招待所里,两人约好了时间,三天后韩老板去新市镇拉货。
等韩老板一走,朱老板便道:“半夏呀!你这生意是越做越大呀,都给人家外地人供上货了。”
半夏笑道:“哪里哪里,我也就是小打小闹,哪有朱老板你这里的生意好,每天要的食材都在增加。”
朱老板笑呵呵的,半夏说的是事实,生意好他自然就乐。
也是半夏送来的豆瓣酱好,他连着开发了好几新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