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点头,“自打上次你子和叔父告诉我天子婉拒了我的邀请,阿父就在寻思这件事情了。”寻思明明天子并没有什么其他好的选择,为什么会拒绝他。他也是思量了很久才想明白。
只是这个决定太大,在此之前,他也拿不定主意。
“说起来,阿父能下这个决定,还多亏了你阿母。”是丁敏的话让他坚定自己的想法。
“阿母?”曹昂疑惑,在他印象里,阿母跟其他妇人相比,确实算得上是个奇女子,可是这么大的事里,竟然也有阿母的影子?
曹操颔首,丁敏当时说他的志向,然后很直白的跟他说,如果他想要的只是一州一地,兖州足矣,如果他想要的更多,就算不把都城迁到许县,也会是其他地方……
曹操被丁敏这么一点,原本还有些犹疑的心,立马就坚定下来了。
况且,迁都许县确实有诸多益处,今天他们这么震惊只是因为他突然提出这么一件事情,回头细想想,大家很快就会想明白的。
迁都迎天子来许县绝对利大于弊。
只是具体操作起来,需要做的事情、花费的功夫太多,面上的诸如之前办的工坊、学校、还有众人的家眷等等全都得一点点往许县这边搬,宫殿要建设,那些跟着天子的老臣要妥善安排;内里看不见的诸如收拢许县的人心也得暗搓搓进行。
所以这事不能拖着,必须速战速决,甚至可以这么说,为了曹营的未来发展,不管天子最终愿不愿意来许县,都得搬。
好在,有郭嘉在中间帮着分析利弊,荀攸等人接受的过程远比曹操想的要短。
而且不过短短半个月,众人就集思广益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说服天子及搬迁方案……
*兖州泰山郡
“阿母,阿母,来消息了,来消息,阿父筹谋的事情成了,天子同意去许昌了……”曹操改许县为许昌,迁都许昌,并亲自到洛阳迎天子刘协到许昌的消息传到泰山郡,时间已经是建安元年七月底快八月份了。
因为之前保密工作做的好,消息只是小范围传播,很多人都一头雾水,所以消息刚刚传开,曹府门前就排起了长龙。全部都是来拜访丁敏婆媳,明里暗里跟丁敏、荀氏、吕玲儿打听消息的。
“怎么样?都打发走了吗?”今天来的人实在太多了,丁敏只挑着见了丁小妹跟黄夫人两个,跟她们简单说了说许县那边的情况,其他人全都打发到荀氏跟吕玲儿那去了。
荀氏跟吕玲儿点头,今天也是累的够呛。两人说话说的嗓子都哑了,才把人都打发走。
“阿姑,咱们什么时候去许县啊?”几个月没见,她们想丈夫了。吕玲儿拎起茶壶给丁敏、荀氏各自倒了杯蜂蜜水,自己也咕噜噜喝下两碗才擦擦嘴,问道。
丁敏摇头,曹操送来的信上没具体说,只说让她们耐心等等,“我估计还要再过些日子”,许县那边地方毕竟有限,又要给天子兴建宫室,又要给大臣准备官邸,还有这边搬迁过去的工坊、学校什么,工程量非常大,说不得城墙都得往外扩,这么短的时间恐怕弄不完。
荀氏、吕玲儿点头,虽然有些失落不能立马去许县跟丈夫团圆,还是兀自忍住了。
但是让丁敏意外的是,曹操竟然没有让她们等太久,只重要的工坊、学校等多搬走后,第二批就轮到了她们家眷。
“怎么会这么快?”丁敏诧异。
“郎君信上说,是阿舅早有准备。之前与何义、黄劭、刘辟、何曼他们交战得的俘虏,大都被阿舅弄去修建宫室、城墙、宅子那些了,这才速度快。”
难怪,丁敏点头,转头叫了仆妇过来,让人挨家挨户去问,看看夏侯家、黄家、吕家、荀家、戏家、郭家等等都收拾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
得知几家全都已经整装待发,丁敏再次点点头,又让人去庄子上问,红薯收的怎么样了?
今年,庄子上红薯种的多,丁敏预估是差不多可以收个几十万斤。原本还想着今年红薯收上来在城里办个红薯美食节来着,现在突然要搬去许县,美食节肯定是办不成了。但红薯回头收上来,一定要给她送到许县去,或许她可以在许县办个红薯美食节。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再次破3k,渣手速真的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