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坐着原来教三年级语文,现在教六年级语文的王老师,王老师四十几岁了,教学经验丰富,在家里上工下田也是一把好手。
沈清青想着李江的事情,就搬着凳子坐在王老师旁边:“王老师,你知道我们班上的李江吗?”
“哦,你说那个孩子啊?他是不是今天迟到了。”
“对啊,他家里为什么让他去帮他爷爷下地啊?”
“哎,那个孩子也是可怜,两年前他爸爸去挖沟搬石头的时候把腿砸了,现在一条腿废了。“
“还好他爸爸坚强,腿好了以后也去上工,但是一天只能挣六个工分。”
“他妈嫌他爸挣得少,就自己跑回娘家重新嫁人,嫁到远处去了,家里只剩下他们三个人,这老的老、残的残、小的小,日子过得太难了。”
沈清青:“他爸爸是给队里搬石头伤了腿,队里没有上报申请补贴吗?”
“申请了,补贴了一百块钱,可他爸爸要治腿啊,他爷爷也被他妈气得身体不好,经常拿药吃。”
“好在他们家人现在身体都好些了,但是他们家这一百块钱也用完了。还好,这李江孝顺又懂事,他爷爷都快七十岁了还要下地。”
“他不上学就一直跟着爷爷,帮着干活。他之前就经常迟到,但是我们也不说什么,这个孩子已经很难了。”
沈清青听完以后也是唏嘘不已。
在二十一世纪这样的家庭组成,就算拿了国家补贴,都很难活下去。
更何况是现在,农民只能凭借劳力挣钱的时代,可想而知李江他们家的生活条件有多么的艰难。
沈清青拿着凳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正好这时候陈梧进来了。
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两人的桌子是挨着的,沈清青拉了拉陈梧的衣袖,小声地跟她说了李江的事情。
陈梧:“真的吗?我看李江上学期的成绩挺好的,数学语文加在一起是班上的第二名。“
“没想到他的身世这么坎坷,我们还是不要在学生面前提起这些事情,免得李江自卑。”
“但是私底下我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
沈清青没想到陈梧想得这么周全,她正想提醒陈梧别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李江的同情,那孩子看起来就是要强的,这样做只会让他感到难堪。
看来自己不应该看轻了这个时代的人,以为他们不懂关怀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码陈老师就很温柔。
沈清青:“我觉得,我们可以向校长申请家访,去每个孩子家里走一走跟家长聊一聊,了解一下孩子们在家的学习情况,也能看看李江家里到底有什么我们能帮得上忙的。”
陈梧:“嗯,你这个想法很好,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
沈清青经过了一上午的教学,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好多同学来上学就是来玩的,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不当睁眼瞎”、“知青也得下地干活”。
而且因为学习时间短,而且孩子们基本上回家以后都忙着去做家务、干农活了,哪里还记得写什么作业。
有些学生甚至把书都弄丢了,只是坐在位置上玩。
所以沈清青不但得抓他们的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