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感悟人生的时候,张琛缓缓开口道:“你所言,本相亦有考虑。律法推行确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大汉律法乃维护国家稳定之根本,绝不能因民心未稳而搁置。”
张琛目光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本相可允诺,初期律法推行会结合突厥旧俗,以怀柔之策治理突厥,以安抚百姓。待民心渐稳,再全面施行。你身为突厥官员,当为百姓表率,协助朝廷稳定局势。”
那官员听后,心中一凛,没想到丞相不仅未曾怪罪自己,竟考虑的还如此周全。连忙拱手:“多谢丞相信任,下官定当全力以赴。”
张琛见状,缓缓点头,暗道:此人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站出来辩驳,可见他还是有几分胆识的,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若有合适机会,提携他一下倒也未尝不可。
心中所想,自然不会这么快就表达出来,对此人还需调查了解一番方可委以重任。
目光再次看向殿内众人,继续道:“接下来,诸位各司其职,为大汉安稳繁荣努力。只要我等齐心协力,定能让这片新土地焕发新的生机,变得繁荣昌盛。”
众人齐声应诺,大殿内再次响起坚定有力的声音,宣告着新的征程已然开启。
散朝之后,众人纷纷退去。
待到他们都离开后,张琛上前,朝着帘栊后的宝座深施一礼,宝座上坐着的并非皇帝,而是上官云锦。
“娘娘,您可还有其他吩咐?”
上官云锦缓缓起身,从帘栊后走出。
“今日之事你处理得极为妥当。只是这突厥境内,为何武将如此多,文臣却只有寥寥数人?”
她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小觑的威严。
张琛拱手道:“娘娘有所不知,突厥本就是游牧民族,向来崇尚武力,其民众多以习武为要,对文墨之道并不重视。所以境内武将众多,文臣稀缺。”
上官云锦微微点头,思索片刻道:“如今突厥已归我大汉,若想长久稳定,文治不可忽视。陛下曾多次说过,治世还需文臣。丞相可知会朝廷,选派一批有学识,善治理的文臣前往突厥治理。既然律法与我朝相同,突厥是否也要同时开办学府,发布政令,以教化突厥百姓呢?”
张琛领命道:“娘娘英明,臣正有此意。只是选派文臣之事,需谨慎挑选,确保其能适应突厥的环境,且有足够的能力担当此任,不可急于一时。”
上官云锦:“丞相考虑周全,本宫只是突然想到了这些。此事就交由你全权处理,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突厥能真正融入大汉。”
张琛再次拱手,“娘娘放心,臣定会竭尽全力。只是突厥旧俗难改,推行文治恐会遇到诸多阻碍。”
上官云锦目光坚:“有阻碍不可怕,怕的是不去尝试。丞相不妨可先从上层贵族入手,让他们看到文治的好处,再逐步推广至民间。他们若是不配合,那便扶持他人取缔又有何妨。”
张琛闻言,眼眸中流露出一抹欣慰,面前的上官娘娘在政务的处置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心得,行事作风与陛下越发的相似了。
在当前的局势下,确实需要一个果断、果决的人来坐镇,上官娘娘的表现无疑给了张琛很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