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秘会(2 / 2)

“呃,你这样一说,还真的是……。照道理,但凡能有一口吃的,是没有人愿意去当流民的。而且,在灾情开始的第一年,好像确实是没多少流民的。”

“被迫离开家园,成为流民,唯一的理由,便是没饭吃了,确实是活不下去了。可是,朝廷两年来,可一点儿都没少往灾区运粮啊!但是,依旧有那么多人没有饭吃,那么那些救济粮哪去了?那可不是少了一两万人的口粮,而是二三十万人的救命粮。”

“流民越来越多,四处游荡,这个时候,若是有人手头上有粮再加上刻意的挑拨,那些流民便很快的会被聚集起来,变成乱民的。莫非……?”

“不会……这么夸张吧?噢,那这么说的话,周勃他们这个时候去那里,岂不是很危险?”

张恪闻言猛地站了起来,眼睛闪烁不定。这可不仅仅是周勃有危险的,跟着去的周薇同样也很危险,甚至……还包括高芝。虽然说这些都只是推测,可是越是想下去,越是细思极恐啊!因为不是有可能,而是很有可能。尤其是朝廷持续的投入救灾粮,流民却反常的不减反增,那么那些粮食跑哪去了呢?当然也有可能是有人在趁机发国难财,收购了那些粮食。但这么大数量的粮食,总得找地方存放吧?若是真有人这么做,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那得多大本事啊?如果真有人能做到这一切,那他一定不会是普通角色。其图谋,也绝对不小。难道真的是他?

此时,与张恪同样忧心忡忡的周衍,想来也和他想到一块去了。两人交换了个眼神后,同时点了点头。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啊!如今周勃父女都出发去了灾区,若真如他们所想,那个人正在图谋制造一场动乱的话,那么此时周勃等人,无疑是羊入虎口啊!哪怕他们身边跟着朝廷的一队护卫,但那点人手在成千上万的乱民面前,犹如蚍蜉撼树,分分钟就会被秒成渣的。不管怎样,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了。

张恪沉声道:“老太公,唐宗师,诸位。西南地区的事情着实诡异。正所谓‘有备无患’,咱们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了。”

周衍率先响应,帮腔道:“敬之有什么打算,尽可直言。”

“嗯,这件事情要首先跟陈元帅取得共识,将咱们的判断告之于他。只要他那里稳住了,京城就乱不了。”

“其次,升平公主的安危也是重中之重。宫中的情况,我无从把握,但我知道只要公主一天是监国,便一天是我们的最大保障。这方面,诸位有什么良策吗?”

众人闻言,都皱了皱眉,不敢擅自发言。好一会儿后,唐钧才道:“宫里的情况,以前还好说。可是自从发生了陛下的事情后,如今就不太好说了。尤其是那两个西域女子,现在看来,她们所谓的“畏罪自缢”恐怕是另有隐情的。而他们居然敢于并且真的有能力在皇宫之内做到这一步,想想还真的是让人有些毛骨悚然啊。”

张恪想了想后,问道:“若说宫里面,除了陛下和升平公主殿下外,最有权力的应该就是汪直汪总管了吧。这个人,可靠吗?”

周衍想了想后,回答道:“汪直嘛,老夫认识他很多年了,倒似乎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一直以来,他都只对陛下尽忠,与几位皇子也都保持着‘合适’的距离。只是……。”说到这里,周衍也有些犹疑了,好一会儿才续道:“只是如今陛下……出了状况,倒是不敢说他会不会产生什么别的想法的。以老朽对他的了解,我判断,他应该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的。”

这话说的有些隐晦,不过张恪大致还是理解了:如果汪直是个‘一以贯之’的人,也就是说他只会效忠于帝王,那么当旧王失势,新王将出时,他最有可能的选择便是投靠那个最有可能登上王座的人。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倒也不能说这样子有什么不妥的,毕竟人天性便会去趋利避害。只不过,这样子倒是有些不好判断他的立场了。一个人立场会因势利导,随时变化,这实在是无从捉摸。张恪倒不是非要将汪直拉到己方阵营,其实只要他能不偏不倚,保持中立就已经够了。这个人不仅掌管着皇宫内务,也掌握着火器营。而据传说,皇帝还成立了一个秘密监察组织,专司监督百官及刺探情报,名曰:悬镜司。这个机构没有正式官阶品级,是直属于皇帝的隐藏力量,没人知道它的组织、人员结构。许多人知道它的存在,却都讳莫如深。而主管这个悬镜司的,许多人怀疑便是这位汪总管了。

对于这些传闻,若非张恪与周家的关系,倒还真的未必能够知晓这些的。至于其真实性,即便是周家也未必弄得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汪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这种非常时刻,若能与其确立某种程度的关系,当然是极为有利的。可是,没有把握啊,站在汪直的角度,无论是支持秦王或是宁王,显然都要比支持一个临时担当监国的公主要更实际一点的。监国公主又不能当皇帝,不是吗?可是,真的不能吗?张恪想到这里,心神一动。

最新小说: 捡到一只黑心小触手 皇家纸艺人 炮灰她不愿牺牲了呀(快穿) 校园异闻录 柯学世界日常生活指南 晴天心愿单 [文野]论三明治制作的可能性 [三国]孽海记 你要记得我 休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