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常田一句“祖宗基业……”好险忍住没脱口而出,克制着怒火问道:“你这是想鸠占鹊巢?”
张潮想了想道:“其实说‘腾笼换鸟’更准确。”
什么笼,什么鸟,你们全家都是鸟!你们才该换!
李启刚见火药味越来越浓,连忙道:“张潮,你至少要给我们一个合适的理由吧?你以为销量高就能为所欲为了?”
张潮腹诽:“杂志还真是销量高就可以为所欲为……”不过嘴巴上当然不能这么说,他整理了一下思路,才开口道:“我也是为《新芽》杂志着想。”
赵常田冷笑。
张潮不管,接着说道:“就你们刚刚说的——‘纸媒寒冬’,大家自己也能感觉的到。寒冬背后是阅读习惯的迁移。
既是没有我,《新芽》的高销量最多也就维持一两年,你们真的认为大学特招‘新理念’一等奖的政策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只要这个政策取消,那《新芽》肯定会迎来销量断崖式下降。”
李启刚想要开口反驳,却被赵常田一个眼神制止了。
张潮接着说道:“90年代开始,文学期刊就陷入了漫长的衰退期,《新芽》的火爆只是外力加持下的回光返照。
所以别看《青春派》卖的好,信不信只要我不当主编了,销量很快腰斩——甚至‘膝斩’都有可能!”
李启刚忍不住了,开口道:“你这么悲观,怎么还卖力投入?做慈善吗?”
张潮冷笑道:“《青春派》的作者之所以年龄限制在22岁,本身是一种营销策略,除了更精确地定位市场以外,主要是作为新人作者的孵化器。
像连续三期都贡献了优秀作品的双学涛,明年就‘超龄’了,难道真的就让他‘马放南山’?
所以除了《青春派》,我们还要有一份杂志迎接‘长大了’的作者。这份杂志的目标,就与《青春派》完全就不同了。您二位觉得现在的《新芽》能接得住这些作者吗?”
赵常田和李启刚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新芽》杂志这几年被人诟病的主要槽点就是越来越幼稚。
张潮道:“只靠写书赚钱的时代马上要过去了。这个时代一点都不美好,因为太多人饿着肚子写。我们要做的是把文学作品和更广阔的文化产业联系在一期。就像我的每一部作品,都能衍生出、漫画这些副产品……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作者的潜能和读者的需求。一个作者,他可能文笔一般,但是可以做出出色的漫画脚本;一个读者,他也许不耐烦看文字,但是对3分钟的动画动片却津津有味。
文学杂志应该成为文艺产品创意的出发地、孵化池,而不是只靠卖杂志那点钱过日子……”
张潮滔滔不绝讲了二十分钟,其实他说的就是小四想走的路线。小四其实几乎成功,最后却因为自己太贪心,以及早年作的大死,不得不黯然谢幕。
张潮下结论道:“如果我们不改变,不出五年,传统文学期刊会彻底被网络站打败。”
赵常田和李启刚一愣,问道:“网络?你说隔壁那帮不靠谱的小年轻搞的网站?”
张潮:“隔壁?”
李启刚点点头道:“是在隔壁啊,‘起点中文网’。一开始就六七个小伙子,办公室就两间房,就在我们楼下。最近好像被什么大公司收购了,规模扩大了点,有几十号人吧,就去隔壁的写字楼租了个大点的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