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义上地,唤醒当年“泰坦尼克号”的记忆:全民观影狂潮。
七月第四周,就在安森和索尼哥伦比亚续约、安森转投创新艺术家的沸沸扬扬里,电影市场喧嚣一片。
不过,这次,“蜘蛛侠2”没有能够创造四连冠脚步。
不要忘记了,这是暑期档,刺刀见红的暑期档,就连登顶周末票房冠军都是一项艰难无比的任务了,更何况是连续登顶
上一周,“我,机器人”没有能够阻止“蜘蛛侠2”;这一周,又有两部年度重磅登场——
竞争窗口着实太拥挤。
两部作品都是聚集数不胜数瞩目和期待的作品,却拥挤在一周举行首映,这也进一步压缩其他电影的票房空间;并且,两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和“蜘蛛侠”能够产生些许关联。
一部是“谍影重重2”。
两年前,“谍影重重”登陆暑期档,这部没有承载太多期许的作品却凭借冷峻犀利的独特气质虏获观众,实现口碑和票房双赢,马特-达蒙也迎来事业巅峰。
彼时,马特和安森一起筹备电影,并且在纽约还有交集,后来,“蜘蛛侠”和“谍影重重”一前一后上映,两部作品都是2002年年终票房排行榜的赢家。
现在,“谍影重重2”又紧随“蜘蛛侠2”的脚步登陆北美。
一部是“猫女”。
无需赘言,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来自华纳兄弟,正是得益于彼得-帕克的横空出世,推动了项目的发展,甚至找到了新科奥斯卡影后哈莉-贝瑞担任主演,期待着能够重启dc漫画改编电影的重要征程。
当初,“蜘蛛侠”寻找新人担任主演,但华纳兄弟一向喜欢巨星策略,正如“蝙蝠侠”一样,此次“猫女”则选择了哈莉-贝瑞,铺天盖地的宣传围绕哈莉-贝瑞展开,这也是哈莉在2002年“007之择日而亡”之后再次担纲顶级制作的主角,独挑大梁,展现自己曼妙的身材线条。
两部作品都是强有力竞争者,“谍影重重2”投资七千五百万美元,“猫女”的制作成本更是高达一亿美元,再加上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不遗余力的宣传,猛地一下抓住视线,竞争格局发生微妙的变化。
毕竟,“蜘蛛侠2”进入上映第四周,观众流量确实正在慢慢下滑,机会之门打开,就看马特-达蒙和哈莉-贝瑞两位新晋一线演员的号召力了,威尔-史密斯没有能够完成的壮举,也许他们有机会完成突破。
事实,果然如此。
只是……局面,稍稍不同。
对于马特和哈莉来说,这就是一个命运岔路口,一个青云直上,完全进入巨星行列,稳稳当当跻身两千万俱乐部;一个正面撞墙,跻身顶级失败,职业生涯再也没有这样a级项目独挑大梁的机会了。
这,就是好莱坞。
也许人们难以相信,一部作品居然能够决定生死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冷血无情,看不到血腥却能够清晰感受到名利场的残忍,一旦成功了就很难再失败,而一旦失败了重新翻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004年七月第四周,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
第一,“谍影重重2”,五千两百万美元。
第二,“蜘蛛侠2”,四千五百万美元。
第三,“我,机器人”,两千一百万美元。
第四,“猫女”,一千六百万美元。
一目了然,成功与失败,天堂与地狱,一清二楚地呈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