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38章入京城
一曲奏罢,黑胖兵丁率先鼓掌,“好!好!真是太好了!二位真是大家啊!”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热情地拍起了手。
“不错啊。”
“是真不错。”
也有酸溜溜的,“他们到京城以后肯定能受贵人赏识,说不定就飞黄腾达了。”
“还是他们好,咱们耍戏的命贱,再怎么拼命也不过多拿些钱。”
黑胖兵丁上前热络道:“你们夫妻配合得太好了,我已经好久没有听过这么上佳的,你们有此技艺,何必在市井里卖艺,寻一个贵人投奔,荣华富贵指日可待啊。”
大雍上层好音律,开朝的贤皇后便是音律大家,高门大户几乎都有自己供养的乐师,优秀的乐人绝大部分都被各地官办乐署和权贵收揽,鲜少有流落民间的,也因此他才会建议赵明恒和温素音放弃苦差事,进京后赶紧寻一个高枝。
赵明恒不动声色道:“多谢指点,我们的确有这想法,只是初来乍到还不熟悉,打算入京后再寻寻路子。”
“明年不就是云音大比了么?若能得贵人赏识推荐,得一个大比的名额,说不定就可以入宫献艺得官受赏呢!”说话的是另一个围观的兵卒,饶有兴趣地替他们畅想着,“当年云鹤先生一曲名动天下,贤皇后亲自拜他为师,多么风光。”
这人所说的云鹤先生是八十年前一位大家,不仅精于琴,在其他各项器乐也颇有造诣,不仅亲自改进了许多乐器的结构和技法,还亲自谱写了许多流传甚广的名曲,学识深厚气度折人,当年贤皇后举办第一次云音大比,他毫无悬念地拔得头筹,引得一众达官显贵痴迷追捧,据说终场献艺的那天,琴声已经停止许久,在场的人依然沉醉其中久久不愿散去,甚至有一个官员因为太过痴迷,回家之后想到这样的演奏不是时时都能听到而倍感无奈忧伤,竟看破红尘出家去了。
从那以后,本朝所有乐人都以云鹤先生为祖师爷,将他的成就当做这一生的向往。
听到将他们与云鹤先生作比,赵明恒说:“我们的技艺还差得远,实在不敢想,能在京城有立足之地混口饭吃就够了。”
旁人自然不可能真的就认为他们是同云鹤先生一般厉害的人物了,见他谦虚心中也有好感,相互客气玩笑了几句,这个话题也就顺顺当当愉快过去了。
几个兵丁下船放行,船徐徐向前,一点一点靠近大雍的心脏。
眼看一切都顺利,宋阿花的心情十分高涨,她依然沉浸在刚才那场表演中,兴奋地说:“真是没想到,赵郎君和素素你竟然都如此厉害,你们早说嘛,差点没把我吓死,不过真的好好听呀,你的指头怎么这么灵活,我都看不清,你竟然能两只手一起配合上,就这么动一动,好听声音就出来了。”
“其实没有什么,刚刚的不是很难,练熟了谁都可以的。”温素音摸了摸琴弦,“我弹得不算好的。”
“已经足够好了!”宋阿花坚持,她有些羡慕,”会门手艺真好,到了京城你完全不用愁啦,到茶楼卖艺也能挣不少呢,我原先那个茶楼也有个弹琴的老师傅偶尔会来,一趟便顶的过我半个月的银子,我求了他好就让他收我当徒弟,可他看不上我死活不答应,哎,我应当再求一求他的。“宋阿花想起往事,颇有些遗憾自己当时不够软磨硬泡。
赵明恒瞥了眼兴致勃勃的宋阿花,这宋阿花也就茶楼里那点见识了,以刚刚温素音表现出的水准,怎么可能与茶楼卖艺的那些野路子相提并论,从他过往的经验看,她的琵琶虽然算不上顶尖,但进乐署混口饭或者当个普通教习,是足够胜任的。
而更令他在意的是,她似乎掩盖了许多秘密,有很多他从未见过的样子。
到了京城,似乎原先遮盖在她身上的帷布在一点一点掀开。
赵明恒看见她情绪并不算高,脖颈微微低垂,拥着怀里的琴,已经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中。
“我们先过去吧,在离开前要把东西还给班主。”
温素音回神,“对,该还给他。”
赵明恒抓住她右边胳膊,扶她向前缓缓走着,离开了人群。
“你的箫很好。”温素音说,“在我听过的里面能排进前五了,很好听。”
“你很有品味。”
“你真是不谦虚。”
赵明恒眉微挑,“我说的是实话。”
“只是我很好奇,从没听说过你会吹箫,还吹得这样好,公爹也是武人,你是跟谁学的呢?”
“我忘了,刚刚拿到才想起来怎么吹。”赵明恒的失忆桥段依旧很好用,他反问,“我也没听你说过你会弹琵琶,你和谁学的?”
温素音安静了片刻,平静地说:“我师兄。”
这个答案有些出乎赵明恒的意料,“师兄?”
“我和你说说我家中的事情吧。”
再次回到京城的土地上,温素音胸口中浮现许多许多的往事,所有从她有记忆开始最珍贵的回忆都在这里,这些记忆在她心底埋了太久,现在似乎就是这么一个机会,觉得该说出来了。
她自顾自回忆道:“其实我父亲是个琴师,我祖父家是农民,跟音律完全搭不上边,我父亲小时候他曾经的师父从那里游历经过,在村子里歇脚的时候发现我父亲很有悟性,在音律上很有天分,便将他收为弟子带回了京城。”
“后来我父亲就一直停留在了京城,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成了一个琴师,他是个纯粹又容易满足的人,我母亲离开后我们父女二人便相依为命,他没有再娶,只有我这一个孩子。”
那时候的生活现在回忆起来简直如前世的梦一般,美好得不真实,父亲脾气温和,家中生活富足,每日唯一的烦恼不过是功课写不完或者哪首曲子练得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