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日历即将撕到最后几页。
陵州的冬天带着特有的湿冷,却挡不住街头巷尾涌动的活力。
李昊站在老家阳台,玻璃上凝结的水珠顺着缝隙滑落,模糊了远处鳞次栉比的商铺。
他呵了口气,玻璃上立即氤氲出一片白雾,指尖在雾面上勾勒出一个简易的二维码形状。
这个符号,正如同冬日里的一团火,点燃了整个大夏的数字生活。
年初,微信支付的崛起如同春雷惊蛰。
从那场全民狂欢的“集五福“活动,让无数人清晨睁眼的第一件事便是翻开手机“扫福字“。
李昊记得除夕夜那晚,公司监控大屏上的数字如同烟花般绽放。
全国拥有智能手机的用户基本都参与了活动,单日交易峰值突破800万笔。
当陵州老家的表妹举着手机告诉他,外婆戴着老花镜在家族群里发语音红包时,他突然意识到,这场科技革命早已超越了商业范畴。
“移动支付的本质是普惠。“这是李昊在内部会议上常说的话。
此刻他走在陵州中心菜市场,青石板路上还残留着隔夜的水渍,菜贩王大姐的摊位前围了三四位顾客。
“李昊来啦!“王大姐掀开保温桶,热气裹着葱花香味扑面而来,“你搞得这东西真不错,这微信收款音箱比我那破计算器好使多咯!“
金属台面上,定制的智能收款设备闪烁着蓝光,每笔到账都会发出清脆的语音播报。
卖水产的张叔正用高压水枪冲洗案板,水花溅在贴在冰柜上的二维码贴纸。
他甩了甩手上的水,熟练地用胳膊肘点开收款界面:“现在年轻人都不带现金,昨儿个还有中学生用压岁钱买我两条小金鱼呢!“
纯电版宋顶配在阳光下泛着缎面般的光泽,李昊特意选了父亲最爱的星辰灰配色。
副驾上,李向东正研究车载中控屏,手指在“微信互联“图标上反复摩挲。
“这地图能直接同步咱手机里的地址!“老爸的惊叹声混着空调出风口的风声,让驾驶座上的李昊嘴角上扬。
陵州出租车队列的蜕变堪称移动支付与新能源革命的微缩景观。
两个月前,当首批200辆秦纯电版出租车投入运营时,网上还充斥着“续航焦虑““充电不便“的质疑声。
此刻驶过陵州大道,蓝白相间的出租车穿梭如织。
车顶LED屏滚动着“微信支付乘车立减5元“的字样。
随便找了位司机师傅询问下,得到“充一次电能跑500公里,比烧油省一大半”的回答。
“老爸,这下你放心了吧!”
李昊笑着对李向东道:“走,我再带你去体验下快充桩。”
家里受限于入户电网,所以只能装7KW的交流慢充。
到了家附近的商场地下停车场,里面的快充桩排列整齐。
蓝色指示灯在昏暗中格外醒目。
李向东的手指在充电桩屏幕上犹豫片刻,当微信扫码界面弹出时,他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第一次使用ATM机的场景。
“滴“的一声,充电电流开始流动。
屏幕上跳动的电量数字让老李同志想起工厂里的仪表盘。
“这东西真方便,比加油便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