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同的印象中,太子朱标一直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他对待父皇恭敬孝顺,对待兄弟友爱和睦,对待百姓更是怀有一颗仁善之心。太子的一言一行,无不彰显着儒家所推崇的明君风范。
高守礼说道:“大人可曾忘了就在前几日,咱们的太子殿下亲自带队,领着东厂的人马去查抄了秦王的钱庄吗?”
可是,如今高守礼的话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道同的心上,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已对太子的看法。
可是道同转念一想,这其中似乎有些不对劲。太子既然已经取走了长安钱庄的金银,那他又何必多此一举去查抄一座空置的王府呢?
这实在是有些说不通啊。
就算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一起装聋作哑,对这件事视而不见,但民间的百姓可不会这样。
他们才不管秦王现在是否在家,只知道一个哥哥趁着弟弟不在家,竟然去查封了他的房子。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就是把人欺负到家了,简直是丧心病狂!
这样一来,太子一直苦心经营的好大哥形象可就完全毁了啊。一想到这里,道同不禁为太子感到惋惜。
他觉得太子绝对不会是这样不明事理的人,怎么可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
在道同看来,如此这般大费周章地去查封一座空的府邸,对太子来说简直就是百害而无一利。
这不仅会让他在民间的声誉受损,还可能会引起秦王的不满,甚至会影响到他和其他兄弟之间的关系。
毕竟这种兄弟阋墙的事情,一旦开了个坏头,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后续的影响恐怕难以估量。
其他的藩王们看到这种情况,心里难免会犯嘀咕,甚至可能会对太子产生猜忌和不满。
因此,道同深知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他决定挺身而出,为太子辩解一番。
一想到这里,道同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如今,秦王殿下率领着二十四万大军在外征战,这二十四万将士的生死安危全都维系在秦王一人身上啊!”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而太子殿下,他又岂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呢?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他怎么可能会做出那种令亲者痛心、仇者快意的事情来呢?”
道同的这一番言辞,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了高守礼的心上。高守礼听后,沉默不语,他缓缓地低下头,眉头微微皱起,仿佛在深思熟虑着道同所说的每一句话。
过了好一会儿,高守礼才缓缓抬起头,目光凝视着道同,问道:“大人,您觉得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这其实是陛下为了避嫌,在临走之前,暗中授意太子去做的呢?”
高守礼的这个问题,让道同不禁一怔。的确,一开始的时候,他也曾考虑过这种可能性。
毕竟,在宫廷权力斗争中,各种权谋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然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道同还是毅然决然地否定了这种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