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奇成为泰斗,受刺激最大的,自然是稷下学宫那些同僚了。
所以也掀起了一股传学热。
为了传播名声,大家不断的把自己的思想主张传出去,毕竟炎国人口变多,这就是巨大的市场。
就连江夫子,也开始注重起着书立传了。
因为是相国,所以他政务繁忙,并不比厉夏轻松多少,一天忙到晚的,哪有什么时间研究学问啊。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他也开始注重学问了起来。
打算编撰史书,但是又不能像以往那样流水账形式,不然想要脱颖而出不容易,不知道结果怎么样,反正江夫子就非常的积极。
不过厉夏对这些人当中,最看好的还是许闻。
一旦法典深入人心的话,下一个泰斗很可能就是许闻了,毕竟他这些年来,一直就忙碌一件事,那就是编撰一本完整的法典,可以取代礼的东西。
当然了,有好事自然也有不好的事情。
孙夫子因为年龄太大,在大考结束之后,就很少再露面了,甚至听说都卧病在床了。
厉夏得知这个消息,自然要去看望一下了。
毕竟孙夫子比较特殊,炎国不少将领都是出自他的门下,再加上这些年炎国借用人家的名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更何况孙夫子是大博士,炎国兵家的代表人物,不管是出于个人情感,还是说政治考量,厉夏都需要看望一下的。
同时还留下了树心这种东西,听说这东西可以延年益寿,也可以用来治疗伤势。
总体来说,今年还算是安定的。
不仅边境没有太大的冲突,炎国内部也是非常的安定,国内总体来说还是特别祥和的。
而在这个安定的时刻,新儒这边却有了动静。
郑公竟然来了。
儒家分家之后,新儒是没有巨子坐镇的,只有三位贤公坐镇,而郑公是新儒的领头人。
厉夏和这位也算是老熟人了,一直以为他会坐镇新儒的圣地,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会来到炎国来。
这样的大人物过来,厉夏自然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
所以他还是带人迎接了。
郑公依旧和上次一样朴素,只有一辆车,一位马夫和一位书童。
不过这次马夫不像上次那样强大,当然也不是完全的普通人,同样是一位武人,完全是自愿追随郑公的。
“郑公能够光临我炎国,让我炎国蓬荜生辉啊。”
郑公虽然是贤公了,但是也没有托大。
可能是个人素养的缘故,当初炎国只是四城小国的时候,郑公就没有高人一等,如今同样如此。
当然,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矮人一头的意思,表现得十分平静。
像贤公这样的人物,别说是来炎国了。就是去武国做一名相国,也是绰绰有余的,当然进入皇都也是受到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