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策划,筹备,大决战的首选地已确定,那就是在一条河边。
李自成和以张信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别占据了河东西两岸。
河西岸是李自成实际控制区,而河东,则是政府军的地盘。
河东地势开阔,远处山峦起伏,连绵不断,旁边还有一大片树林,是打埋伏的好地方。
张信的指挥部就在那边树林里。
此刻,张信正以监军的身份,坐镇这里。
他通过各种手段,把附近的驻军,一个个联系上了。好家伙,人数还真不少。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有十七万之多。
这是一组相当恐怖的数字。
其实,除去家眷,李自成的战斗人员,比政府军多不了多少。
李自成的力量之所以显得特别强大,主要是他有一支庞大的家眷队伍充数,看起来吓人。
而且他也不怎么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只要有需求,便组织力量,向目标发起全线进攻。
他是抱拳头作战,力量集中,把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一旦李自成的队伍出现,政府军则四处堵载,各自为战,极大地分散了力量。
最后被李自成各个击破。
这实在是政府军不该犯的错误。
政府军养的这些军队,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打仗。
他们自入伍那天起,便接受这方面的训练。
而李自成的属下,都是一些农民,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按说就是一盘散沙,可是和政府军的战斗,却胜仗远多于败仗,不知是没发挥好,还是别的原因,叫人困惑。
现在,兵部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要组织力量,和李自成在某地来一场大战,看究竟谁才是王者。
会战地址就选在这条河边。
河道很宽,但现在正是春季,水不太深,人马完全可以涉水过河。
此时,一队人员正从河西岸往东岸涉水。
他们是明军的一支部队,是诱饵,奉命骚扰李自成,然后把他的主力引到河边。
那儿就是未来的主战场。
这支部队刚渡过河,只见后边荡起冲天的灰尘,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杀了过去。
闯字大旗迎风招展,看样子闯王本人也在军中。
队伍越聚越多,从旗号上看,李自成的几员悍将都在。
郝摇旗,李过,刘芳亮等。
张信站在山顶,密切地注意着对方。
只要对方一过诃,这边炮声一响,便全线出击,在这块河谷地上,便会杀声震地。
这将是一场史诗级规模的会战,直接影响到明帝国的国运。
然而对方始终没有过河。
对此,明军的将领们并没着急,他们相信李自成一定会渡河。
原因很简单。
由于队伍的盲目扩张,加上陕豫交界处,连年灾荒,当地己拿不出多少物资,来给李自成提供给养补济了。
而这条河,又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饯。
往东,是属于平原地区,物产丰富,而且是李自成没涉足过的地方,自然也就没受战争所累。经济相当好,居民安居乐业。
占领了他,既可以满足粮草的需求,又可以补充兵员,是他一直都眼红的地方。
只是他从未突破河的限制,一直都是以河为界活动。
虽然河西己被控制多年,由于是多年交战压,民生凋零,加上多是山地,所产出己养不住他那庞大的军队人数。因此他如果想发展,想做大做强,必须冲出这河的束缚,到一片更有发展前景的地方发展,才能够成就霸业。
张信知道他的野心,向东扩弃实力是必然的。
因此才在河边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