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他是奸细 > 第14章 宋献策其人

第14章 宋献策其人(1 / 2)

对于宋献策,张信是未见其面,但闻其名。

在张信的书柜里,有李自成手下众多将领的一干资料,自然也有宋献策的。

资料显示,破落秀才出身的宋献策,自小便聪明过人。但在仕途上,并不如意,屡试不中,这对他的打击很大。

后来彻底失望了,便办了一所私塾,收了几个徒弟,挣点学杂钱,勉强度日。

想着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做梦也想不到,年轻时没能实现的梦想,接近老年时,竟实现了。

那年,李自成的队伍来到了他家乡,许多农家子弟,因实在生活不下去,便加入了队伍。

不知怎么想的,宋献策头脑一热,也投奔了义军。

李自成队伍里,大部分是粗人。

打仗还行,但缺少有文化的人。

宋献策一到军中,很快被李自成认定为人才,于是便破格提拔,成为军中智囊。

专门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很受重视。

说实在的,宋献策也很珍惜这次机会,为李自成出了不少好点子。

李自成后期发展那么好,有他很大一部分功劳。在许多重大决策上,他最有发言权。

宋献策对叛军最大的贡献,便是正确地判断了形势,作出了北上攻打京城的战略计划。为李自成的人生巅峰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在最初,他这个计划在军中引起极大争议。

大多数将领认为,凭李自成的实力,现在很难走出陕豫地区。

如果不是北方一个民族的强势崛起,牵扯了太多的兵力,朝廷把资源都用来对付义军上,他们可能连陕西都走不出来,很可能被困杀在那片黄土地上。

更别说到河南发展了。

然而这时的李自成,已被一系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众人的意见哪里还听得进去?

作为一代枭雄,他当然想把事业做大做强,最好也当几天皇上过过瘾。

宋献策早就摸透了他的心思,一直给他打气鼓劲,并在他奔梦的路上,出谋划策,把对李自成的忠诚,发挥到极致。

开始,他建议李自成东征。

说要想成霸业,必须占领中原,也就是历史上的黄淮海地区。

那儿民风慓悍,得到那儿民众的支持,则霸业基本上稳了。

但要想进入那片地带,难度也不小。

明军在东面布置了重兵,他们是决不允许战火烧到东方的。

如果那个地方发生大乱,天下基本就完了。

况且,李自成到了那儿,也不可能会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

当地民众有很强的地域保护意识,一定会很排斥他这个西北汉子。如果真要举众闹事,一定会推举出一个本地的人做领袖,

这地方人的特色,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大的。

那时他就会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出现。

这可是李自成不想看到的。

逐放弃了东征的打算。

这也是张信在河边组织会战失败的原因。

原来这时,宋献策又有了好主意,东征不行,就北伐,直取大明的国都。

班由是,大明国两线作战,兵力分散,造成京都防守空虚,形同一座空城。

趁机攻破京城,生擒崇祯,逼他下野,然后自己上位,继承大统。从此号令天下,岂不成为了天下的主人?

在宋献策的鼓动下,李自成不顾众将反对,终于下了决心,北上。

为了事情做的更有把握,宋献策先派了一个小分队,先行一步,提前潜入城中。

他们刺探情报,散布虚假消息,为李自成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自成在情报的支持下,很快完成对京城的包围,并找到城防薄弱点,立即开干。

正像宋献策说的那样,京都就是一个空架子,当官的多,做事的少。没费多大劲,便打开了。

这时候,宋献策又给李自成出主意:打开京城后,不要骚扰市民,更不准伤害原皇室人员。

道理很简单,他们没费多大力气,取下了京城,得到了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这不是最终目的。

打下来,要坐得住才行。

以前他们被人们称为流寇,很形象,很符合他们的作战特征。到处征战,四处抢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地盘总是那么大。

最新小说: 模拟之后我演技大涨 我靠美食,暴富了 我重生在游戏里只想赚钱[全息] 我救的路人甲原来是男二[穿书] 我娘是年代文真千金 变成猫后享受快乐喵生 别读心了,对女配不好 公主是尊菩萨[重生] 七十年代生活美满 死遁后发现自己白死了